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47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48篇
  53篇
综合类   229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24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玉米产量育种综合选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生态类型区连续5年的试验材料,按照改进列联表的计算程序,参考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平均表现及当前的育种目标,建立起一套玉米组合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模式。检验结果这种方法在玉米育种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2.
白刺粗角叶甲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危害防风固沙先锋植物白刺的重要害虫之一,开发和利用基于性信息素或寄主挥发物介导的昆虫化学通讯手段是防治该害虫的新途径。本研究以白刺粗角叶甲为对象,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白刺粗角叶甲成虫触角的非典型气味受体(atypical 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Orco)基因序列;利用同源建模方法预测蛋白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rybOrco基因在叶甲成虫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DrybOrco的cDNA全长为191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3.94 kD,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为疏水性膜蛋白。系统发育表明,Orco基因在6目68种昆虫间保守性较高(相似度大于68%),聚类分为3个分支,相同目的昆虫聚集到同一支。白刺粗角叶甲与其他鞘翅目昆虫聚为一支,其中与玉米根萤叶甲的Orco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核酸相似度高达92.28%。荧光定量表明,白刺粗角叶甲DrybOrco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且雄虫显著高于雌虫,表...  相似文献   
83.
为评价四川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抗药性水平,科学使用咪鲜胺可持续防治豇豆根腐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3株四川省豇豆根腐病菌对咪鲜胺的毒力曲线,建立敏感基线,评价其潜在的抗性风险。参试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EC50 值0.0063±0.0028 mg/L,这个值可用来监测豇豆根腐病原菌种群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变化。参试菌株中,61.9%为敏感菌株,38.1%为低抗药性菌株,没有出现高抗药性和中抗药性菌株。因此,只要加强田间抗药性监测,在四川豇豆生产上咪鲜胺仍可作为防治豇豆根腐病的有效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84.
分层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分层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大田采用PVC管栽培法,设置不施肥、0~20 cm单施氮肥、0~20 cm单施磷肥、0~20 cm施氮磷肥、分层施磷(1~20 cm,20~40 cm,40~50 cm)、40~50 cm深层施磷6个处理,比较了分层施磷的效应。结果表明,分层施磷明显促进了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了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增加了下层根比例;与深层施磷、表层施磷和单施磷肥相比,分层施磷处理产量分别增加7.46%、16.16%和75.81%,磷素农学利用分别提高156.20%、43.71%和297.11%。分层施磷可提高冬小麦产量,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5.
烟草烟碱合成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碱是烟草最主要的生物碱,直接影响着烟叶的质量及烟叶的可用性。对烟碱合成代谢调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论述了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外源激素、烘烤调制等因素对烟碱代谢的调控效果以及烟碱代谢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烟碱合成的根特异性遗传机理、烟碱代谢相关调控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同源基因的发现是后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6.
科学利用抗性品种及抗性基因是控制黄瓜霜霉病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文章对黄瓜霜霉病菌及其抗病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了黄瓜霜霉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在接种和抗霜霉病性鉴定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论述了抗病基因定位的主流方法和最新技术,指出控制霜霉病抗病基因目前尚存在单基因、多基因的不同结论。提出今后应加强轻简化和标准化的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明确霜霉病抗性基因,筛选和创制出更多、更优异的抗性品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87.
为了更好地探究县域内的气象灾害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减灾防灾水平。通过运用GIS、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等方法,以乡镇为单元,对阳谷县气象灾害风险趋势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阳谷县1981—2011年的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明细了不同气象灾害在该县的发生频率和综合风险指数的地域分布规律,计算各乡镇的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性,并进行相应的灾害趋势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干旱发生频率基本一致;洪涝发生频率则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强;高温灾害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低温则反之;冰雹则主要集中在城区中部乡镇;而冬小麦生育期内高庙王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高,金斗营、阿城镇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低。  相似文献   
88.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中华稻蝗不同体段的镉与铅含量、MDA及H2O2自由基含量、GSH含量及其相关酶(GST、GPx、GR)活性、SOD及CAT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镉与铅含量均在胸部最高,其次为腹部和头部,后足含量最低。胸部镉含量分别是腹部、头部和后足的2.83、3.40和5.67倍,铅含量分别是腹部、头部和后足的1.29、1.39和1.41倍。GSH、MDA、H2O2含量及SOD、CAT活性均为后足最高,其次为头部和腹部,胸部最低。GST在4个体段的活性无显著差异。GR活性的顺序为头部〉胸部〉腹部〉后足,GPx活性的顺序为头部〉腹部〉胸部〉后足。进入土壤中的镉与铅经食物链转运后,在中华稻蝗体内富集,据此可将中华稻蝗作为农业环境中镉与铅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89.
重金属镉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主要通过消化途径实现。以食物染毒的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镉溶液培养的麦苗饲喂中华稻蝗(从一龄若虫至成虫),将中华稻蝗成虫不同组织部位(头、翅、足、卵巢/精巢、体壁、前肠、中肠、后肠)解剖,并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镉的浓度,统计分析各组织部位镉的累积分布规律。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结果表明,生长于浓度为0、36.67、73.34、110.01、146.68μg·g^-1镉溶液中的小麦,其叶片中镉的累积浓度分别达到1.99、102.88、159.92、255.48、372.68μg·g^-1,与培养液中镉浓度呈显著正相关(Y=2.4379X-0.206,R^2=0.988P〈0.01;Y为小麦中镉浓度,X为镉溶液浓度);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加,中华稻蝗头、翅、足、卵巢、体壁、前肠、中肠、后肠中镉的累积浓度基本都呈增加的趋势,例如,在各组织部位中镉累积浓度最高的为中肠,4个处理浓度中雌虫分别为对照组的139.29、82.11、197.94、212.74倍,雄虫为对照组的99.89、70.32、100.17、91.23倍;在各组织部位中镉累积浓度较低的足,雌、雄虫也分别达到了对照组的4.95、8.80、16.23、16.90倍和7.14、12.22、20.59、27.98倍。对中华稻蝗成虫各组织部位镉累积浓度进行比较发现,消化道各部位的累积浓度较其他部位为高,其中,中肠内镉的累积浓度均为最高,前后肠间的累积浓度次之;此外,镉在中华稻蝗头部也有明显的累积,其次是体壁和翅,而卵巢/精巢和足的累积浓度最低。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取食染毒小麦可导致镉在中华稻蝗体内的累积,且镉在不同组织部位中的累积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0.
不同处理下大叶油草草坪坪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几种处理法在广州地区园林常见草坪--大叶油草Axonopus compressus草坪上进行冬绿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从草坪冬季的景观来看,用盖播处理法的保绿效果远优于高水肥管理法;同时从盖播草坪杂草的发生情况来看,盖播处理区草坪杂草的发生率远低于水肥处理区.此外,试验还表明尽管水肥处理区的经济成本略低于盖播处理区,但水肥处理一方面耗费更多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可能排放更多的潜在污染源.而使用盖播法的资金投入主要在于草种和用工开支,这一特点不仅环保,而且有利于商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