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以山东寿光万亩试验区为研究区,建立了具有数据动态更新和具有决策支持功能的、实用化的滨海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整个研究可分为系统总体设计、基础软件的改进与开发、综合数据库建立、动态监测和决策支持模型的建立和软件开发、用户界面的开发等5部分.通过将自行开发设计的专题模型程序(水盐分析、预报模型等)和基础GIS软件(Arcview)的有机结合,较好的解决了GIS基础软件专题模型功能欠缺和监测数据动态分析的难题,为滨海盐渍农田的管理、评估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优质小麦品种徐麦31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麦31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并于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属于半冬性、中熟、优质多抗品种。徐麦31在淮北麦区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5—15日,播种密度为10万~15万/667 m~2;早播条件下,徐麦31适当降低播种量,利于获得高产;随着播种期推迟,应提高徐麦31播种密度。施氮量为17.5 kg/667 m~2,基肥+倒2叶期追肥利于徐麦31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53.
小麦成熟期遭遇穗发芽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徐州主要栽培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及其分子机制,用整穗发芽法、籽粒发芽法考察了5个徐州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籽粒休眠和发芽特性,并用10个分子标记对其穗发芽性状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整穗发芽率、发芽率和萌发指数均存在不显著、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徐农029的整穗发芽率最低,为3.02%,烟农19的整穗发芽率最高,达68.80%。徐农029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分别为41.00%和21.43%,均极显著低于其父本矮抗58(71.67%、53.10%)和母本淮麦20(89.67%、61.00%),周麦18和烟农19的发芽率均为99.33%,而烟农19的萌发指数(83.95%)高于周麦18的萌发指数(81.43%)。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徐农029和淮麦20属于Vp1Bc型抗穗发芽; Xgwm282标记在5个品种中呈2种带型,与穗发芽抗性关系密切。另外,8个抗穗发芽相关分子标记不能很好区分上述5个品种的抗穗发芽特性。  相似文献   
54.
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取了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methuselah-like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mth-like2,采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Mth-like2受体蛋白的结构特征,并采用Real-time q 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th-like2基因c DNA全长为2 117 bp,开放阅读框的大小为1 458bp,编码485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6 750,理论等电点为8.83,存在7个跨膜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对应的受体蛋白序列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Mth2-like亲缘关系最近。mth-like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虫态均有表达,其中雄性生殖系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6龄幼虫显著高于其他虫态;mth-like2基因的表达量随存活时间的延长显著下调;在氧化、高温和饥饿条件下,mth-like2基因的表达量也均有显著变化,且在氧化和高温下雌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化,电网的运营和管理正逐步走向商业化,为适应电力系统商业化运营和企业资产经营的需要,建设一个能自动完成电量采集、统计,具备母线电量平衡分析、线损在线统计、分析等功能的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该文介绍了黄石电网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系统的主要功能,并对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6.
乳房炎是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以多发难治为特征。尽管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在不断更新完善,但乳房炎仍然是牛场一种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为了筛选出一种疗效更好的乳房炎治疗药物,本试验于2010年5~8月在江苏三元双宝乳业集团和北京各选1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进行了针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物"欣可达"和"赛诺达"能缩短疗程并可有效地减少因乳房炎而造成的泌乳损失。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对分油机的故障诊断分析前所需要进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各环节电路硬件设计,以消除外界对机器工作状况的影响,并使数据让控制单元识别,且能够方便、有效、快捷地保存、分析、对比,同时对机器工作状况做出评估,因此可以及时发现重大事故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8.
通过坐标系建立、浮动数轴概念提出和推程前半/后半区段划分,特别是通过引入偏距,在预定连杆方位线——一维综合前提框架下,关于偏置式机构,提出整程区间套存在性(态)内涵及求解原理,滚子中心、凸轮理论基圆半径的存在性(态),非劣解、劣解区间套和区间最优解等的求解理论方法.随之,对偏距解得其有解区间套,在非预定连杆方位线——二维综合前提框架下,关于偏置/正置式机构,提出整程区域套——机构解全域、非劣解、劣解区域套和全域最优解等新概念及其求解理论方法.在已有正置式机构第Ⅱ类综合问题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解决了偏置式机构的一维和偏置/正置式机构的二维第Ⅱ类综合问题.拓展丰富了机构综合问题的解空间和优解空间,阐释论证了引入偏置式机构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通过两个机构综合实例,论证了偏置式较正置式机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9.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又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干物质和光合生产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前期物质积累量适宜,中后期物质积累量显著高,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  相似文献   
60.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林群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2003年间对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的固定样地进行了4次调查,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甜槠 Castanopsis eyrei 林群系在保护状态下的群落恢复情况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群落蓄积量达516 m3/hm2,甜槠对群落的蓄积量贡献率最高可达70%,甜槠、木荷 Schima superba 和米槠 Castanopsis carlesii 的蓄积量分别为296.55、182.55和98.25m3/hm2;相比较而言,米槠的幼树对光照强度要求最低,但是从幼树到成树的过程中死亡率最高,甜槠幼树的成长比米槠幼树需要的光照强度大,但是甜槠生长过程中死亡率较小,木荷幼树对光照的需求介于米槠和甜槠之间,从幼树到成树的过程中,死亡率也介于米槠和甜槠之间;群落中高度2 m以下的幼树是树木生长最快的阶段,10 m以上的立木生长速度变慢,或者死亡率迅速上升,随着群落的恢复,较高的立木所占的比例增加,群落中的立木对群落上层空间的利用率增加;密度、丰富度和均匀度三者密切相关,密度小则丰富度小、均匀度变大;在群落的恢复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在下降的同时存在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