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7篇
  15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三维绿量—城市森林评价指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森林的三位绿量的测算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对三维绿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提高三维绿量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2.
石晓波  姜帅  常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242-12243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关系形成原因的分析,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分析处理新农村建设中政企博弈关系的思路与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3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在TMR中添加复合酶制剂50g。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对比照组提高了6.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乳蛋白率比对照组提高0.19%,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0.3%,差异显著(P〈0.05),乳糖含量比对照组提高0.2%;经济效益每天每头奶牛比对照组多盈利3.88K。说明每日在奶牛TMR中添加50g复合酶,可提高奶牛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六氯苯在黄泥土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六氯苯在黄泥土表面的吸附量随着六氯苯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在开始增加的速率较快,而后逐渐减缓,表现出明显的快反应和慢反应两阶段特征.六氯苯在土壤表面的吸附在192 h(8 d)基本可达到表观平衡,其吸附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进行很好的拟合,其相关系数(r)在0.90~0.98之间,达到显著水平.六氯苯在土壤表面的吸附以Elovich方程为最佳模型,其次为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双常数方程,这说明六氯苯在土壤表面的吸附过程由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两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5.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和动态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上的吸附和依时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六氯苯在红壤和黄泥土上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可用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并表现非线性特征。六氯苯从这两种土壤上解吸的过程受解吸时间的影响,随着解吸时间的延长,六氯苯吸附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变大,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效应。用不同方程对滞后系数H和λ进行量化发现,随着解吸时间的延长,和吸附强度有关的参数Kdes如逐渐增大,滞后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36.
针对靖咸管道大落差、多种管径和输送流量大的特点,结合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技术改造,旨在降低管道的运营能耗.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管道的自动调压与自动调量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管道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管道运行平稳安全,油耗量及电耗量大幅降低,输油能耗指标比改造前下降了20%.  相似文献   
37.
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了CK(不施肥,秸秆不还田)、SF(施肥,秸秆不还田)、T1(施肥,玉米秸秆还田)、T2(施肥,小麦秸秆还田)、T3(施肥,玉米小麦秸秆还田)5种处理对土壤氮素形态和有机质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SF相比较,T1、T2、T3处理使土壤有机氮含量分别增加3.7%、15.9%和18.5%,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减少15.5%、15.9%和24.0%,其中铵态氮分别降低11.3%、6.0%和12.0%,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3%、22.9%和32.1%;与SF相比较,T1、T3处理土壤有机质(SOM)的C/N分别降低2.8%和1.4%,T2处理SOM的C/N提高1.4%;C/O分别提高9.2%、12.8%和12.1%;而H/C分别降低4.6%、5.5%和4.6%。红外图谱分析显示,T1、T2、T3处理引起3 500~3 200 cm?1处的吸收峰增加,2 924 cm?1处出现了新的弱峰,表明SOM的脂肪族特征增加,且以1 630 cm?1处为中心的宽带吸收峰强度明显增加,SOM芳构化程度增强。研究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氮、无机氮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的C/N和C/O。而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提高了土壤有机氮,使SOM的C/N、H/C下降,C/O上升,同时提高了SOM中酚基、羟基、羧基、芳香碳和酰胺含量,其中以小麦、玉米秸秆双季还田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8.
镧钙对水稻磷,钾吸收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镧(10μmolL-1)和钙(1mmolL-1均降低水稻根系对k+的亲和力,以致钾的吸收下降。前者属竞争性抑制;镧促进磷的吸收,使km值减小,Vmax增大,而钙则抑制磷的吸收,属反竞争性类型。  相似文献   
39.
渍害条件下小麦营养吸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耐清性小麦农家品种和大面积推广的高产栽培品种在渍害条件下N、P、K、Cu、Zn的营养吸收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耐渍性农家品种受渍后具有较强的营养吸收和运输能力,而大部分栽培品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均明显下降,渍害影响小麦N、P、K、Zn、捐收,对其在体内的运转影响不大,而对小麦Cu的吸收和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本文就镧、钙对磷、钾吸收与分配的效应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镧、钙对磷的吸收与分配的影响十分类似,两者具有显著的负连应效应。对钾的吸收,镧、钙的作用不同,镧更有利于K+向作物地上部的转移,随镧浓度的增加钾在作物地上部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而钙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