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效率,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负压和超声波处理时间对外植体芽诱导率的影响以及对花生遗传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较低强度(抽拉30次)的负压处理和短时间(2min)的超声波处理对花生遗传转化有促进作用,虽然超声波处理延长了芽再生时间,但是有助于提高花生外植体芽点诱导率.  相似文献   
22.
花生CpTI基因转化——花粉介导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花粉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将抗虫基因(CpTI基因)转入花生中。以花生仲恺01号为受体,以PCB302-3质粒外源基因为供体。在花生开花期,收集花粉与质粒DNA混合并附加超声波处理,然后以人工授粉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中。利用花粉作为载体介导外源基因转化,避免了传统的基因枪法和农杆菌转化所要求的组织培养技术,转化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3.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是一种以微卫星序列为引物,进行多位点PCR扩增的技术.ISSR技术简易、快捷,同时兼备AFLP(扩增酶切片段多态性)、SSR(简单序列重复)和RAPD(DNA随机扩增多态性)等分子标记方法的优点.引物设计无需预知基因组序列,只要是目标区域的长度在可扩增范围内,就能扩增出微卫星重复序列间的DNA片段.ISSR标记以其高多态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种质收集、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系截系、遗传作图、基因定位、标记辅助选择、预测基因组SSR基序的丰度以及SSR引物开发等研究.本文对ISSR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24.
40个珍珠豆型花生SSR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方花生主产区主栽的40个珍珠豆型花生为材料,利用62对SSR标记引物进行分子标记带型分析,从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好、带型清晰的SSR标记引物进行指纹图谱构建。12对SSR标记引物共获得88个多态性位点,平均PIC值为0.779,利用这88个多态性位点构建了40个品种的SSR指纹图谱。研究结果为这些花生品种的鉴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以油柿叶片为材料开展了离体培养研究,旨在建立其再生体系,为转基因操作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油柿叶盘在MS(1/2N)+IBA0.1mg/L+ ZT3.0mg/L培养基上,经前期暗处理3周后移至正常光照下培养的再生效果最好,其不定芽再生率和外植体平均不定芽数最高,分别为80.5%和(4.1±0.8)个。再生苗接种于添加IAA和IBA各0.5mg/L的MS(1/2N)培养基上,4周时生根率可达92%,成功地建立了油柿叶片的离体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6.
不同化感物质对入侵植物五爪金龙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爪金龙[lpomoea cairica (Linn.) Sweet]属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原产美洲,上世纪早期引入中国[l].该植物有很强的攀援能力,其生态适应性广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常在路旁、林缘、河岸滩涂、撂荒地及果园等生境中形成群落优势种群,影响农林业生产[1],破坏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华南地区的主要入侵杂草.目前对五爪金龙的主要防除措施是使用化学除草剂或人工拔除.众所周知,化学除草剂不仅会导致降解残毒在环境中累积,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生物链,而且长期使用化学除草剂往往会使杂草产生抗性;而人工拔除效率低,费工费力.因此筛选有效的植物源除草剂十分必要[2-4],而利用单体化感物质是筛选和开发植物源除草剂的重要途径[5-6].  相似文献   
27.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对粤东凤凰山茶区12个大型茶园共60份土壤样品中Cu和Cr的5种化学形态分布和茶叶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Cu的5种化学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渣态〉有机束缚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交换态,而Cr的化学形态分布为残渣态〉有机束缚态〉交换态〉碳酸盐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Cu和有机束缚态Cu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u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碳酸盐态Cu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束缚态Cu和铁锰氧化态Cu呈显著正相关。可交换态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值与土壤可交换态Cr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碳酸盐态Cr呈极显著正相关。凤凰山茶叶Cu含量的范围在41.20~118.93mg·kg^-1之间,平均为52.92mg·kg^-1。茶叶中Cu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u、有机束缚态Cu、有机质都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土壤pH值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茶叶Cr含量的范围在2.73~6.29mg·kg^-1之间,平均为4.13mg·kg^-1。茶叶Cr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pH值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
龙眼果皮干燥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与GC-MS联用技术对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皮干燥前后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鲜果皮中共鉴定出35种成分,相对含量前5位的有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35.44%)、3-甲基-2-丁烯-1-醇(26.14%)、ɑ-古芸烯(11.33%)、δ-榄香烯(4.54%)、角鲨烯(6.29%);干燥后果皮中共鉴定出34种成分,相对含量前5位的有ɑ-古芸烯(24.54%)、3-甲基-2-丁烯-1-醇(17.21%)、棕榈酸(8.07%)、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5.55%)、δ-榄香烯(4.15%)。龙眼果皮干燥前后共有成分有13种,但含量不同。独有成分新鲜组22种,干燥组21种。  相似文献   
29.
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W3350菌株总DNA为模板,根据已报道的几种生物的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mannitol-1-phosphate dehydrogenase)基因(mtlD)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到1条长约1.15 kb的特异片断,把该片断连接到pUCm-T载体上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1149 bp,共编码382个氨基酸,与报道的mtlD基因修正序列完全一致。将该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IPTG诱导表达后经SDS-PAGE分析,发现在约45 kD处明显比对照多出1条带,凝胶扫描后经Bandscan 5.0软件分析表明,该特异条带的蛋白含量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72.9%。Western blot检测其为带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而质谱分析证实其为甘露醇-1-磷酸脱氢酶。转化子的耐盐能力比对照提高了约20%。该基因提交到GeneBank数据库,返回的接受号为DQ660889。  相似文献   
30.
为了解凤凰茶的细胞学特性,以茶树芽尖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对潮州凤凰山区14份凤凰水仙茶种质和2份起源于福建省色种茶种质材料的染色体进行观察计数。结果表明,蜜兰香等14份材料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30,属于二倍体;梅占的染色体数目为2n=3X=45,属于三倍体;而八仙以二倍体为主,出现了三倍体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