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蒸腾与N吸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技术,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低氮(14 mg/L)和高氮(28 mg/L)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蒸腾与N吸收速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水稻生物量增加了36%(低N)和29%(高N);总吸N量也增加达7%(低N) 和5%(高N);而总蒸腾量减少28%(低N)和10%(高N)。由于促进更多分蘖的发生,高CO2浓度使分蘖期水稻平均N吸收速率提高了31%~156%(低N)和19%~87%(高N),在其他时期无明显影响;而高CO2浓度对水稻平均蒸腾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抽穗到灌浆末期。在对照条件下,平均蒸腾速率和平均N吸收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但在CO2浓度升高条件下,两者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人们所推测的“蒸腾效应”——高CO2浓度条件下降低了的蒸腾作用并非影响水稻N吸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每当秋末冬初,福海县各乡均发生牛、羊氢氰酸中毒病,发病急,死亡快。1.发病原因 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该病与放牧溜茬子有关,其决定的因素是秋季霜冻。2 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8个核桃无性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8个核桃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低温(4℃、-3℃、-6℃、-9℃、-12℃,4℃为对照)处理后,测定其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对核桃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呈现出"S"型上升趋势,核桃离体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在-5~12℃之间;可溶性糖与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为先增加再下降,均在-6℃出现峰值,但抗寒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3种方法测定的核桃抗寒性基本一致,表明3个指标均可作为核桃抗寒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牡丹冬季催花时经常发生灰霉病、牡丹烂根(根腐病)和落蕾.这些看似普通的小问题在每一年的催花中都能遇到,如不提前发现或防治会使催花质量大打折扣,整个冬季的心血白费,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油菜幼苗生长的负效应受到关注。有许多研究在水稻残体或腐解物中检测出了酚酸等被广泛证实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因此在水稻秸秆产生的负效应中,化感抑制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以酚酸为目标化感物质,以湖北省油菜主栽品种"中双11号"为受体,采用4种采自典型稻油轮作系统中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看来,添加秸秆对油菜幼苗总生物量的主效应在进贤土为正,在汉川土为负,在阳逻和麻城土为无明显影响;(2)功能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在全部土壤下的显著降低均出现在播种后33d之内,与水稻秸秆腐解速率最大值的出现与存在时间上的重叠。秸秆处理对油菜幼苗的负效应在早期强于后期;(3)土壤水溶态酚酸含量为3.3~49.0μg·g-1soil。添加秸秆虽导致土壤中水溶态酚酸浓度增加,但其明显增加主要发生在试验后期,且增量与幼苗生物量化感效应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酚酸含量的变化不能解释水稻秸秆的负效应,为揭示秸秆处理的负效应机制,需要转换目标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6.
以核桃嫁接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土施、喷施不同浓度PP333、不同高度的摘心和不同强度的修叶等处理条件下,苗木鲜质量和干质量之比、枝条经-25℃处理后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施一定浓度的PP333能显著提高核桃苗木的木质化程度,抗寒能力可以通过轻度修叶和一定浓度土施PP333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钼的吸收和积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2a的盆栽试验结果说明,分蘖期冬小麦钼含量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而提高,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尽管小麦经济产量与分蘖前期(播后45-56d) 和盛期(播后85d)植株钼含量均有良好正相关,但分蘖前期单株干物重处理间没有差异,分蘖盛期单株干物重则随植株钼含量增加而增加。据此推测,冬小麦分蘖期以前是钼营养的临界期,而分蘖盛期则为最大效率期;冬小麦吸收积累钼的高峰在生殖生长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水稻秸秆直接还田对油菜幼苗生长的负效应受到关注。有许多研究在水稻残体或腐解物中检测出了酚酸等被广泛证实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因此在水稻秸秆产生的负效应中,化感抑制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以酚酸为目标化感物质,以湖北省油菜主栽品种"中双11号"为受体,采用4种采自典型稻油轮作系统中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水稻秸秆对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体看来,添加秸秆对油菜幼苗总生物量的主效应在进贤土为正,在汉川土为负,在阳逻和麻城土为无明显影响;(2)功能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在全部土壤下的显著降低均出现在播种后33 d之内,与水稻秸秆腐解速率最大值的出现与存在时间上的重叠。秸秆处理对油菜幼苗的负效应在早期强于后期;(3)土壤水溶态酚酸含量为3.3~49.0μg·g-1soil。添加秸秆虽导致土壤中水溶态酚酸浓度增加,但其明显增加主要发生在试验后期,且增量与幼苗生物量化感效应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酚酸含量的变化不能解释水稻秸秆的负效应,为揭示秸秆处理的负效应机制,需要转换目标化感物质。  相似文献   
19.
总结引种洛阳后萌发较晚的紫斑牡丹茎叶生长规律情况,结果表明,萌发期为3月上旬;7个品种紫斑牡丹的茎高、叶长和叶宽年平均生长量存在差异,表现出植株高矮和叶片大小的不同,但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候期比原产地提前30天。茎高生长起始时间早,速生期短,生长集中;叶生长的持续时间相对要长;叶宽生长的结束期更迟于叶长。3月12日-4月16日为这些紫斑牡丹茎生长高峰期,平均茎高生长量达23.56 cm;4月24日已完成茎高全年生长量,年平均生长量为23.99 cm。从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叶片的迅速生长期,4月16日叶片大小定形,平均叶长、叶宽分别达到28.16 cm和23.80 cm。花期集中在4月16-26日,培育晚开新品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羊毛绒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福海县阿勒泰羊毛绒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羊毛绒含绒率高,并且在细度、长度、色度等方面均比较优良,应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并对今后阿勒泰羊育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