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5篇
农学   10篇
  9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4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62.
苹果树Valsa malicola的发现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丽  臧睿  王磊  康振生  黄丽丽 《林业科学》2007,43(9):23-26,156
从苹果树腐烂病病斑上分离得到分离物,其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颜色为乳白色,30d未形成产孢体,在37℃高温下不能生长。在20%苹果树皮煎汁培养基(ABA)上于25℃培养6d即可形成大量微小(直径0.1~0.5mm)的产孢体,每皿(直径9cm)数量平均达140~250个。根据其在枝条上产生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子实体的形态特征,鉴定为Valsa malicola Z.Urb.及其无性型Cytospora schulzeri Sacc.&P.Syd。进一步的ITS序列聚类结果也表明,陕西各分离株与美国和南非的V.malicola聚为一类。采用菌丝块接种烫伤的离体苹果枝条(秦冠、富士),发现其在伤口部位扩展缓慢、病斑面积很小,但8~9d后仍可形成大量产孢体,而常见的致病种V.ceratosperma形成的病斑面积很大,在接种后20d才能在接种枝条上形成产孢体。  相似文献   
63.
bZIP转录因子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被报道广泛参与抗病,但是对于bZIP转录因子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的抗病机制的研究很少。因此,通过电子克隆及RT PCR方法从条锈诱导的小麦水源11中克隆得到一个具有1 005 bp完整ORF,编码334个氨基酸,且具有bZIP保守结构域的小麦TabZIP转录因子基因。将该基因和拟南芥的基因组比对发现其和 AtbZIP20相似度最高,故命名该基因为TabZIP20。通过转化洋葱表皮细胞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利用实时定量PCR分析了该基因在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与非亲和组合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小麦对条锈菌的抗病反应中受条锈菌诱导表达。可见,TabZIP20参与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反应,但具体作用机制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64.
【目的】克隆小麦蒜氨酸酶基因CDs区,并对其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和实时定量表达检测。【方法】采用电子延伸结合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分离出蒜氨酸酶基因,网络资源分析其序列特征,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到1个小麦蒜氨酸酶基因TaAly1,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 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与水稻和玉米蒜氨酸酶基因的同源性为70%,其基因组DNA序列含有3个内含子;TaAly1在小麦幼苗根部几乎不表达,在叶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部;植物激素GA、MeJA、SA处理及条锈菌接种和干旱、低温处理,均能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量迅速增加。【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麦TaAly1基因的CDs区,该基因可能通过依赖GA、MeJA和SA的信号通路参与小麦与条锈病的互作。  相似文献   
65.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相似文献   
66.
小麦条锈病是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主栽品种抗锈性的全面丧失,条锈病又成为陕西省小麦生产上的重大隐患。在过去的3a中,本省小麦产区干旱少雨,抑制了锈病的发生。2002年3~5月出现了阴雨潮湿天气,小麦条锈病大面积流行,陕南、关中地区中度偏重流行,部分地区大流行,是1991年以来发生最严重的一年。1发病特点2002年陕西省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流行呈现以下特点:①发病面积大,损失严重。全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62.15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6%,比2001年扩…  相似文献   
67.
68.
西藏青稞籽粒燕麦镰刀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藏青稞籽粒中分离到的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Hb39分离株为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对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便为进一步研究由燕麦镰孢引起的青稞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奠定基础,并为研究由此引致的人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该菌株在供试的10种不同固体、液体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均有很大差异,PDBA、PDA、PSA培养基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而HA、CMA和WA不利于该菌的生长.比较不同碳、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发现该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多糖及可溶性淀粉作碳源,其中葡萄糖、蔗糖、麦芽糖较好;能利用蛋白胨等有机氮和硝酸钠等无机氮作氮源,其中蛋白胨最好.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0℃.菌丝生长最适pH为6,也能在pH 3~12的范围内生长.连续光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而光暗交替或黑暗条件下菌落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大型分生孢子萌发的温湿度范围分别为10~30℃、RH 85%~100%,pH值3~12,最适萌发条件为25℃、RH100%和pH 6.该菌株的致死温度为45℃10 min.  相似文献   
69.
 本文采用细胞化学方法, 对健康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侵染的小麦穗组织中细胞壁主要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电镜观察发现, 被侵穗部组织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如纤维素、木聚糖和果胶质的标记密度下降, 显著低于未接种的健康对照组织。结果表明病菌侵染和扩展过程中分泌产生了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果胶酶等细胞壁降解酶类, 造成寄主细胞壁成分的分解及细胞壁松弛, 从而有利于病菌在寄主穗部组织中的侵染和扩展。  相似文献   
70.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表达序列标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麦品种水源11和条锈菌CY31号小种为材料,用SMARTTMcDNA Library Construction Kit构建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cDNA文库。得到原始文库的滴度为6×106pfu/mL,扩增文库滴度9×109pfu/mL,重组率98%,插入片段在0.5~2.2kb。随机挑取600个克隆,测序获得594条高质量ESTs,与GenBank序列进行BLASTx分析,已知功能ESTs与植物同源比例最高,占44%;其次为真菌,占32%;有18%ESTs在GenBank中没有匹配的同源产物。蛋白功能分析表明,PIG28编码蛋白、ABC转运子、金属硫因、泛素、质膜H+-ATPase和氨基酸透酶等可能参与了寄主与病原菌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