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三种水稻的生物学特性与观赏组合潜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赏水稻作为最经济最乡土的元素可应用于城市和农业景观的营造,然而,水稻品种的性状及配置直接影响景观的效果及日后维护。本研究选取日本晴、明恢86和紫稻1501三个品种水稻进行色素、农艺性状和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紫稻1501的植株、花器官和种子与日本晴、明恢86具有明显色差,花青素与叶绿素的比值上升是彩叶形成的主要原因。花青素空间分布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紫稻1501花器官的花青素可积累于柱头部位,种子部位花青素的积累始现于授粉后7 d的种子胚胎部位。农艺性状分析显示明恢86和紫稻1501的叶型、株型和光合作用等指标更为相似,其叶长和叶宽长度无显著差异,生长期和成熟期内的株高变化趋势相似,光合特性结果显示明恢86和紫稻1501二者的净光合速率接近且与日本晴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表明在三种水稻中,明恢86和紫稻1501具有更为相似的生物学特性,适合作为休闲农业观赏水稻的配置资源。本研究丰富了观赏水稻的生物学知识、也为休闲农业观赏水稻资源的筛选配置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2.
用紫外线照射非荧光特性的砜嘧磺隆和氯磺隆,通过生成具有荧光特性的衍生物,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测定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残留的光化学荧光分析法(PCF)。结果表明:在2×10-3 mol/L、一定酸碱度(砜嘧磺隆pH 7、氯磺隆pH 12)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胶体分散体系中,紫外照射150 s是PCF法测定砜嘧磺 隆和氯磺隆残留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砜嘧磺隆和氯磺隆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7和0.6 μg/kg, 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和2.1%;在黄松田水稻土、黄红壤性水稻土和青紫泥田水稻土3种不同性质的土壤中,砜嘧磺隆和氯磺隆同时测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和98.7%±4.1%、97.6%±1.7%和97.0%±4.7%、96.7 %±2.3%和95.4%±5.5%;所建立的PCF法可有效、快速测定土壤中同时残留的微量砜嘧磺隆和氯磺隆。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讨抗病毒药物对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的作用,作者对5种常见的抗病毒药金刚乙胺、脱氧若卡素钠、病毒灵、利巴韦林、阿昔洛韦进行抗鸭坦布苏病毒体外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利巴韦林药物浓度为0.156~0.625 mg/mL时在DF-1细胞中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的增殖,利巴韦林在体外对鸭坦布苏病毒具有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74.
基于纳米分散技术,研制出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丙硫菌唑ME的防效达89.79%,显著优于对照药剂80%多菌灵WP的73.44%和70%甲基硫菌灵WP的74.29%;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89.23%,优于对照药剂20%氰烯·戊唑醇SC的83.01%和40%丙硫·戊唑醇SC的81.94%,显著优于对照药剂30%吡唑·戊唑醇SC的76.91%和40%咪鲜胺·戊唑醇的66.99%;均为纳米水性化制剂时,12%丙硫·戊唑醇ME防效达94.54%,仍显著优于12%肟菌酯·戊唑醇ME的85.63%和12%咪鲜胺·戊唑醇ME的82.80%.由此可知,丙硫菌唑纳米水性化制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相对最佳,可作为植保无人机药剂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暗紫贝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紫贝母是名贵中药材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栽培前景非常广阔.但暗紫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经过10多年驯化栽培,目前栽培量较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更好开展暗紫贝母的规模化、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对暗紫贝母基地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结合近年来贝母类药材栽培研究的成果,从品种选择、栽培选址、种子处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产地加工等关键环节探讨暗紫贝母的栽培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为提高药材品质,应推进暗紫贝母的品种选育工作,在不同生长时期对关键栽培参数进行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76.
水中2,4-二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压汞灯、紫外灯、氙灯和太阳光为光源,进行了ZnO、ZnS、TiO2及纳米TiO2对2,4-二氯苯酚溶液的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ZnO、ZnS、TiO2及纳米TiO2对2,4-二氯苯酚均有较强的光催化效果;在相同催化剂浓度下,以ZnO的催化效果最好,其次是TiO2;4种光源中以高压汞灯下的光解最快,太阳光次之;纳米TiO2对2,4-二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曝气能加快2,4-二氯苯酚的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77.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全生育期淹水栽培条件下,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代谢商、土壤酶活性及水稻叶绿素、脯氨酸、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征。随着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呼吸作用强度表现为先升后降,到成熟期有所回升的变化规律,且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差异显著,而土壤微生物代谢商一直下降。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而酸性磷酸酶与脱氢酶活性则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规律。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水稻移栽后的30 d左右形成峰值,而脱氢酶活性则在50 d左右形成峰值,且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差异显著。随着水稻生长,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在移栽后70 d左右形成峰值,然后急剧下降,POD的活性则表现为逐渐增强,而脯氨酸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不过上述水稻生理指标与土壤各生物化学指标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 土壤 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明显受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为探究赣州瑞金烟区适宜的苗龄和相适应的移栽期,进一步彰显瑞金烟叶的风格特征,研究了2个移栽期、4个播种期及其对应的6个苗龄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月下旬育苗、苗龄55~60 d、移栽时间在3月初的处理有利于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增加烤烟干物质的积累,提升烟叶的品质,烤烟的产量和产值较高,烟叶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79.
新城疫病毒广西强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广西某规模化鸡场两个鸡群病死雏鸡中分离到2株有血凝性的病毒,这2株病毒的血凝性均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和中和,经过血凝(HA)试验、血凝抑制(HI)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和RT-PCR检测结果,确定为新城疫病毒。2株病毒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分别为52和54h,脑内致病指数(ICPI)分别为1.975、1.875;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分别为:10^-9.38/0.1mL、10^-9.68/0.1mL,实验结果证明该2株病毒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揭示稻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的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以期为草坪化种植稻田复垦快速精准改良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海宁市丁桥镇近133.3 hm2 稻田被经济草坪化种植后存在需复垦为稻田的改良需求,选择稻田草坪化种植(0、1、2、3、4年)后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的机械组成、容重、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氮、磷、钾总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等理化与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探讨土壤理化性质与养分指标的时空变异特征,明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稻田关键肥力因子的变化特点。  结果  稻田草坪化种植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不同深度土壤(0 ~ 15 cm、15 ~ 30 cm、30 ~ 45 cm)的各理化性质与养分含量指标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随草坪化种植年限增长,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粘粒含量增加,容重增大,pH逐渐升高,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呈现出先快后慢的下降态势;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逐渐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在草坪化种植初期下降尤其显著。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总体以及土壤砂粒含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土壤pH和容重的变化量以及粘粒含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量与草坪化种植年限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草坪化种植4年后,土壤肥力综合等级退化为瘦瘠水平。  结论  稻田经济草坪化种植后导致其土壤肥力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