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4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 Yang et li)1987年在本县橄榄区零星发生,1988年为害造成轻度落叶,1989年暴发成灾,受害橄榄树轻则引起落叶落果,重则枝梢枯死,不发新芽。据调查,1989年上半年止,全县严重发生的面积有5000多亩,占橄榄种植面积的25%以上,6月份在为害的夏梢嫩叶上检查,单叶虫口密度严重的达150头以上。严重威胁着橄榄的正常生长。 橄榄星室木虱属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3-10月份发生为害,5月份为害最烈,卵多散产于新梢和嫩叶  相似文献   
82.
噬菌体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水平转移的重要载体,其携带的抗性基因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选择5座典型猪场废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出水样、排入河流的上游和下游水样,提取其噬菌体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GtetXtetW、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sul2、大环内酯类抗性基因ermAermB、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blaTEM、氯霉素类抗性基因cmlA,以及整合子基因intl1intl2的含量。结果表明,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中噬菌体携带抗性基因的检出率低于河流样品的检出率,其中只有在1/5的系统出水样品中检测到cmlA,2/5的系统出水样品中检测到sul1,而所有河流样品都检测到cmlAsul1;sul2的平均绝对丰度(4.09±0.16)显著高于其他抗性基因的丰度(P<0.05),其他抗性基因丰度由高到低依次为tetXtetGsul1tetWblaTEMermBcmlAermA,并且cmlA的丰度分别与blaTEMsul1之间存在显著强正相关(P<0.05),intl1分别与blaTEMcmlAsul1之间呈显著强正相关(P<0.05);只有cmlAsul1的丰度在各猪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他噬菌体携带抗性基因的丰度在不同猪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系统出水(2.01±0.21)中总抗性基因的丰度显著低于河流上游(3.03±0.13)和下游(2.88±0.16)中的丰度(P<0.05)。本研究表明,典型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出水中含有高丰度的噬菌体携带抗性基因,但未对周边河流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是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新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植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职责,为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开展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提供了法律依据.2015年,江苏省在全省13个市76个县(市、区)共设立测报点296个,测报员292名,监测面积63.21万亩,占全省养殖面积的5.27%,监测主要水产养殖品种35个,其中鱼类20个,甲壳类11个,贝类2个,藻类1个,两栖爬行类1个.现将2015年江苏省水产养殖病情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1选育过程 莴苣生长期短、产量高、耐寒性强,在调节蔬菜冬季和春淡供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省各地栽种的莴苣多以地方品种为主,品种表现混杂、产量低、晚熟、商品性状差.永安市飞桥莴苣品种,商品性虽好,但由于多年栽培,品种逐步退化,产量降低,易抽茎.  相似文献   
85.
猪粪堆肥微生物及其对堆制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次室外中型堆肥试验,研究在相同水分条件(68.8%),不同调理剂、碳氮比(C/N)、通气方式以及添加剂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猪粪堆肥初期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分别达到了 1010、108、108的数量级,且细菌在整个堆肥过程始终占优势地位.但随着堆肥时间延长,细菌优势被逐步削弱,放线菌对堆肥基质的分解作用逐步增强,细菌/放线菌由堆肥初期的30∶1下降至堆肥结束时的1.5∶1.而添加EM菌剂并未表现出效果,原因是菌剂的纯度不够高,量不够多,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
活菌制剂改进猪氮转化和减少猪舍氨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在两条万头猪生产线的生长猪舍内同步进行,在生长猪正常日粮中添加0.05%的活菌制剂,添加前和持续添加10d后,分别测定猪舍内氨气含量和粪便,尿中总氮和氨氮的浓度,结果表明,连续使用活菌制剂10d后,两条线舍内氨含量分别降低了40.28%,和56.46%,尿中总氮和氨氮降低25%-38%,差异显著;粪中总氮和氨氮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为了筛选出对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选用3种生物农药进行了出菇药剂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物农药对秀珍菇双翅目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轮用。  相似文献   
88.
采用1日龄三水白鸭作为试验鸭用于研究肉鸭尾脂腺功能。试验组分别为旱养对照、旱养手术、水养对照和水养手术组。手术组试验鸭2日龄切除尾脂腺,饲养至42天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切除尾脂腺均未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梳羽行为发生频次和羽毛外观带来明显影响。切除尾脂腺,引起旱养鸭的腹脂率升高和水养鸭的腹脂率降低,6周龄水养鸭的法氏囊重和血清球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水养鸭胸肉的粗灰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升高,而对旱养的没有显著影响。肉鸭梳羽行为发生频次与饲养方式及环境温度有关,羽毛外观与饲养方式有关,上述两指标与尾脂腺的存在与否均无直接关系。研究表明,切除尾脂腺对腹脂率、法氏囊重、血清球蛋白水平、胸肉粗灰分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程度与饲养方式密切相关。并且切除尾脂腺显著减少了肉鸭羽脂含量。  相似文献   
89.
以纯气体输送时的油气混输泵上游泵送螺旋槽机械密封为研究对象,基于气体润滑理论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在考虑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的情况下,研究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及密封环相对倾斜角对密封稳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平行密封间隙,密封环发生相对倾斜时,会使膜厚减小区域的膜压峰值和膜压高压区范围明显增大,使膜厚增大区域的膜压峰值和膜压高压区范围明显减小;无论研究的参数如何变化,开启力、泄漏率及气膜刚度始终呈现出随着密封环相对倾角增大而增大的变化规律;通过增大转速、设计较小的平衡膜厚或优化型槽结构不仅可有效增强密封的上游泵送能力,以实现被密封介质的零泄漏,还可有效改善密封的开启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矮脚黄肉鸡为研究对象,探讨从不同日龄起分别饮用2种以酵母菌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发酵菌液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盲肠菌落结构的影响,为发酵菌液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选取1日龄健康矮脚黄肉鸡母鸡1 68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抗生素对照组(A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 mg/kg维吉尼霉素,空白对照组(B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C、D、E和F组)饲喂基础饲粮,分别按2种发酵菌液、14和27日龄2个开始饮用日龄分为4个组,2种发酵菌液在饮水中的添加水平为饮水量的3%。试验期78 d。分别于26、56和78日龄测定肉鸡的生长性能、十二指肠内容物消化酶活性、盲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7~56日龄,27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2肉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57~78和14~78日龄,14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1和发酵菌液2肉鸡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56日龄时,27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2肉鸡的十二指肠内容物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26和78日龄时,14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1肉鸡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胰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78日龄时,14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2和27日龄起饮用发酵菌液1肉鸡的盲肠内容物细菌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饮用发酵菌液使肉鸡的盲肠内容物细菌群落结构趋于一致,且越到试验后期相似性越高。由此可见,14日龄起给矮脚黄肉鸡饮用以酵母菌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发酵菌液,可改变盲肠微生物组成,提高胰蛋白酶活性,有效降低料重比,提高养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