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2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坡地植物篱农业技术是一条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的坡地改良利用途径,是山丘区环境、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努力方向。2年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篱农业技术可减小坡地坡度3°,增加土壤有机质10.39%,减少土壤侵蚀量96.74%,减少地表径流量75.82%,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为1.58,是山丘区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2.
从非点源污染调查与评价、污染负荷与模型模拟、影响因素及机理、污染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现状。结果表明:①非点源污染物研究以N、P、COD居多,重金属、POPs等研究较少;②污染负荷估算以经验方法或引用外国模型模拟为主;自主开发模型鲜有运用;③非点源污染机理研究集中在降雨、施肥、土地利用等方面对产污的影响,污染来源、产污、迁移途径及转化有待进一步系统研究;④污染防治多以对策建议为主,可操性不强。今后应着力于城镇非点源污染、内源污染、污染物毒性、排污权交易等领域的研究;尝试建立非点源污染数据库,开发自主模型,探索核素示踪法、最佳管理措施等方法的应用,为区域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基于AHP法的重庆市农业生态系统综合分析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值,结合归一化指标数值,得出其生态、社会、经济子效益及综合效益分值,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评价了重庆市农业生态系统,并提出了实现当地可持续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在15°坡面上与全区顺坡平作(对照)相比粮经果复合垄作水土保持效果最佳,其他各处理均有不同程度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25.
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系统聚类法,选取土地利用结构与利用效率指标,将西藏自治区划分为中心城市发展区、人口-产业集聚区、能源-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农牧业发展区、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区,并综合评述了各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及土地利用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26.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饲草玉米(SAUMZ1)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饲草玉米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饲草玉米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饲草玉米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旨在为坡坎资源的开发利用寻求理论和实践依据,从形成地理过程、数量结构与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不同地层的坡坎特征  相似文献   
28.
三峡库区皇竹草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皇竹草生态适应性分析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海拔高度皇竹草越冬保种、无性繁殖与生物学特性观测等试验.提出了三峡库区皇竹草的栽培模式。结果表明:皇竹草适宜于三峡库区栽植与利用.能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及退耕还草养畜工程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果牧结合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的长治久安,三峡库区属我国典型的内陆腹地农业经济类型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是该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研究通过2000~2001年于三峡库区的开县进行不同生态农业模式效益的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果牧结合(果-草-羊)的生态农业模式与单纯果园、果-菜结合等传统的农业模式相比,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效益,而且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蓄水力,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果园病虫发生,减少田间杂草的多样性,从而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0.
陡坡地皇竹草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以皇竹草作为生物篱植物,探讨了其在陡坡地的生长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结果表明:皇竹草茎叶鲜生物量259.2t/hm2,年产干草51.2t/hm2,根系的84.96%集中分布于0~30cm土层内,根系密度48.6条/100cm2,可有效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贮水量,固持土壤,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