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9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94篇
林业   338篇
农学   145篇
基础科学   124篇
  239篇
综合类   1235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179篇
畜牧兽医   497篇
园艺   226篇
植物保护   13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62.
目前在湘鄂川黔边境的武陵山区,杂交稻作单季中稻栽培,发展迅速,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解决粮食问题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对育秧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技术改进较慢,秧田播种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还在沿用常规中稻的老水秧田育秧,播种量较大,且不分茬口迟早播种量“一刀切”,栽插时秧龄也普遍偏短等。难以育出杂交中稻高产要求的多蘖壮秧。本试验的目的,是从探求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着眼,设计不同的秧田播种量,重点考查秧苗分蘗的发生、停止和死亡的日期,个体器官的建成以及最大载苗量构成的各项指标,为培育适合杂交中稻高产的多蘖壮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3.
为明析根区水质模型(RZWQM2)对河北坝上地区蔬菜作物的适用性,以该地区膜下滴灌大白菜为研究对象,建立模型运行的气象、土壤及作物数据库,模拟2018年和2019年大白菜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作物株高变化及最终产量,并通过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经过对该模型参数的校准,得到各土层(20 cm、40 cm...  相似文献   
64.
牛瑞生  赵璇  付雅丽  樊建英 《蔬菜》2009,(10):14-15
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采用不同的间作套种方式,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途径。间作是指一茬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田地上成行或成带(多行)间隔种植的方式。  相似文献   
65.
2003年春,笔者在灵川县大境瑶族乡大境村委廖家村利用水田进行春甜桔矮密早丰栽培示范试验。试验面积0.1hm^2,按株行距为2m×1.5m的规格种植333株。2005年开始挂果,当年共挂果1498.5kg,平均4.5kg/株。2006年产果4162.5kg,平均12.5kg/株。667m^2产果2775kg,  相似文献   
66.
生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为姜科姜属多年生宿草本植物,喜温暖而阴凉的生长环境,不耐寒、不耐热,生长起点温度15℃,最适温22~30℃,忌渍水、曝晒、连作。生姜可以作调味品,也可加工多种食品,还可作药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生姜易管理,产量高,一般产量3000kg/667m^2,高产的达5000kg/667m^2以上,但要根据生姜的特点进行栽培,做好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67.
果树砧木种子的沙藏中如果对河沙的粗度和湿度把握不好,贮藏的种子不是失水干燥就是过湿霉烂而丧失发芽力。为了克服沙藏的不足,于是笔者在近两年内改用松树的新鲜针叶作材料贮藏多种果树砧木的种子(以下简称叶藏),并用沙藏作对比性贮藏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各种种子的叶藏比沙藏高出7%以上的发芽率。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材料供贮藏试验的种子有板栗、枳壳和毛桃含水量分别是39.4%、35.7%和23.2%,重量各40kg。贮藏材料分别是新鲜松针,一定粗度含水量为3~5%清洁的河沙,数量各为种子体积的2~3倍。贮藏容器用6只果篓贮放。2 试…  相似文献   
68.
石豆12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石豆1号为母本,汾豆63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5-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84.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6.22%。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29.7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4.91%。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12号的主要特点是高产、抗病、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69.
石豆11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446为母本,冀豆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3.9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2.51%。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8.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0.87%。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11号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45.79%)、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马山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以及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的调查,发现有害虫11种,其中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秋季发生严重,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ethe)春夏时期发生严重。结合马山生态茶园发生的情况,采用综合防治茶叶害虫的措施,并对主要害虫茶红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进一步利用和保护丰顺马山生态有机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