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状况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得知:在校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题平均得分3.359分(满分10分),其中食品专业平均得分3.803分,非食品专业2.935分,得分差别具有统计性意义.在校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较低,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较高但不深入,在选择食品时更多根据饮食习惯和感官特征,而忽略食品的安全卫生以及营养状况.多数大学生有了解食品安全常识的需求,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应该做的是政府部门加强对生产厂家的监查力度.建议通过多种宣教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同时政府和消费者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力度,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82.
源分离尿液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具有资源性和污染性的双重特征。本文阐述了源分离尿液的特征,归纳了源分离尿液营养物质的回收以及尿液还田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明确了现阶段人尿在农业利用上对土壤理化、药物积累等方面产生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源分离尿液替代化肥农业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源分离尿液在农业利用中的潜力,为人尿用作液体肥料科学还田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为了提供滇池富营养化治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滇池流域不同类型的表层土壤磷素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滇池流域表层土壤磷素的演变与累积特征。结果表明,近20年滇池流域表层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水溶性磷的含量均随时间的推移而显著累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含量顺序一致,均为:大棚土壤>耕地土壤>建城区土壤>林地土壤,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水溶性磷之间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滇池流域土壤磷素含量都已经达到了极丰富水平,累积特征明显,磷污染风险很高。  相似文献   
84.
85.
对在4℃冰箱中保存3年的两种菌肥进行细菌菌种分离、鉴定并测定其活性,为菌肥的保存提供参考。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菌肥中均含有3种细菌,分别为Bacillus sp.、Azospirillam sp.和Pseudomonas sp.。其中,Wheat菌肥中3种细菌活性分别为0.17 CFU/mg,0.36 CFU/mg和0.50CFU/mg;Soy菌肥分别为1.12 CFU/mg,0.15 CFU/mg和1.14 CFU/mg。该活性远小于说明书所提供活性参考值5×10~8 CFU/mg,说明菌肥即使在低温下,也不益保存过久。  相似文献   
86.
干花花艺在保留了鲜花等植物材料原有的形态、色彩、肌理、质感的前提下,脱水定形,保色加工,延长了观赏期,丰富了观赏形式,成为新兴的家居装饰主力军。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干花工艺日渐完善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干花花艺在家居室内装饰中创新形式的应用,以及花艺软装与室内装饰的融合。  相似文献   
87.
2018年6月21—22日在铜仁市南部出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气象自动站监测数据和铜仁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区在潮湿不稳定的西南季风气流控制下,受高空低槽和中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加上弱冷空气南下与南海输送的暖湿气流汇合,气流辐合形成垂直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导致铜仁市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成因。分析雷达回波反射率因子资料发现,降水区主要降水时段的反射率因子在40 dBZ以上,这次暴雨过程以积状云为主的积云层状云混合降水回波。  相似文献   
88.
观赏海棠不同叶位色彩特征及特异种质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rite色差仪对62份观赏海棠种质的1年生嫁接苗上、中、下叶位的叶片色彩进行测定,研究生长季内不同叶位的叶片色彩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观赏海棠叶色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优良观叶品种。(1)基于L*、C*、h°构建了不同叶位CIELCH色空间三维动态分布图,发现所有品种上位叶的色彩最为丰富,L*、C*、h°位点最为分散;中位叶的色彩有所淡化,L*、C*呈持续下降趋势,h°呈增大趋势;下位叶的色彩变为深绿,L*、C*位点最低,h°位点最高。(2)基于5月上位叶色彩参数(L*、a*、b*),构建了叶色聚类分析树状图,发现在欧式距离12.5水平上62个海棠品种划分为2大色系类群和5个子色系类群,即绿色系(含深绿色、褐绿色和亮绿色3个子色系)和红色系(含紫红色和红棕色2个子色系)。(3)基于聚类分析结果以及色彩参数分别构建了观赏海棠绿叶种质评价体系和红叶种质评价体系,发现‘迎春雪’、‘金雨滴’和多花海棠叶色亮丽,色彩整齐性较高,是优良的绿叶观赏品种;‘完美紫色’、‘紫宝石’、‘宝贝’、‘红衣主教’具有优异的红叶观赏特性,叶红,色彩整齐性,稳定,是优良的红叶观赏品种。  相似文献   
89.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10、30、50℃)下添加玉米秸秆对土壤总有机碳、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玉米秸秆(CK)相比,添加玉米秸秆后土壤中以上各种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同时促进了土壤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随培养温度的升高,添加玉米秸秆后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土壤中0.25~0.053和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腐殖质组分(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有机碳含量下降,而2~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说明添加玉米秸秆后温度升高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较小粒级团聚体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的积累,同时也不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0.
为进一步解决食品安全所面临的危机,发展绿色食品,分析了黑河市绿色食品产业在生态环境、农产品品质、原料储备和发展空间4方面具有的发展潜力,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和布局。为了更好地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6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