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3篇
  35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温室主动蓄放热-热泵联合加温系统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主动蓄放热-热泵联合加温系统加温和节能效果显著,在温室加温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系统技术参数及工艺仍有待优化。该文通过对系统进行能量平衡和可用能(Exergy)分析,得出系统及各组件的性能系数、可用能损失、损失比和可用能效率,以此为依据对系统进行性能评价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平均1 d中集热和保温阶段可用能损失总量为9.77×104 kJ,可用能效率为48.7%;可用能损失最大、可用能效率最低的组件是主动蓄放热装置,其次是热泵装置、循环水泵和蓄热水箱,其可用能损失比分别为78.7%、8.3%、7.7%、5.3%,可用能效率分别为25.6%、38.3%、75.0%、88.2%。就整个系统而言,最需要进行技术优化的是主动蓄放热装置与热泵装置,可用能损失主要由有限温差传热引起,降低传热温差、减少有限温差传热过程以及改进生产工艺是优化的重点。试验期间系统的集热效率为89.0%~100.5%,热泵装置制热性能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Hp)达5.48~6.08,性能远远高于传统太阳能热水系统以及水、地源热泵。该研究为温室加温系统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2.
对食用型向日葵籽实性状遗传和选择研究中,其主要性状的遗传力为:籽实长度>百粒籽实重>籽实厚度>籽实宽度。对控制性状的最少差异主效基因数,籽实长度为4—5对,其余3个性状为1—2对。在选育食用型自交系时,组合的选配应以食用型和中间型为杂交亲本,早世代选择以籽实长度为主,F_4后代对子实的长、宽、厚三性状同等注意,并辅之以百粒籽实重。  相似文献   
123.
日光温室后墙蓄放热帘增温效果的性能测试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为了增加日光温室有效蓄热量,改善日光温室夜间温度环境,保障作物安全越冬,该文设计了一种以日光温室后墙为结构支撑的温室蓄放热帘增温系统,白天利用该系统的集放热板吸收太阳辐射热,并通过水介质将热量储存于蓄热水池中;夜晚通过水介质的循环将蓄积的热量释放到温室中,以提高夜晚温室内空气温度。试验结果表明:晴天时应用温室蓄放热帘增温系统能将温室夜间平均气温提高4.6℃,阴天时能提高温室夜间平均气温4.5℃;试验期间当室外最低气温为-12.5℃时,对照温室最低气温仅为5.4℃,而试验温室最低气温为10.1℃;该系统在阴天平均集热效率为42.3%,在晴天时平均集热效率为57.7%;与电加热方式相比该系统的节能率达到51.1%以上。  相似文献   
124.
日光温室水幕帘蓄放热系统增温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6,他引:10  
针对日光温室夜间温度过低,难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水幕帘蓄放热系统,该系统以日光温室墙体结构为依托,以水为介质进行热量的蓄积与释放,白天利用水循环通过水幕帘吸收太阳能,同时将能量储存在水池中,夜晚利用水循环通过水幕帘释放热量,以提高日光温室内温度。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水幕帘蓄放热系统可将温室内夜间温度提高5.4℃以上,可将作物根际温度提高1.6℃以上;该系统夜间通过水幕帘的放热量达到4.9~5.6MJ/m2;日光温室蓄放热量的增加,实现了西红柿的安全过冬生产,同时将西红柿的上市时间至少提前20d。该研究成果对日光温室结构的改进、温度调控有较大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5.
不同覆盖措施下苹果园土壤水文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义  谢永生 《草业学报》2011,20(2):85-92
为探清不同地表覆盖措施(清耕处理、生草处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砂石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水文状况的影响,利用水分中子仪于2007年10月-2009年10月对黄土高原红富士苹果园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定位监测,并同时调查苹果产量。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水分年周期可划分为春夏失墒期、夏秋增墒期和冬春稳墒期3个时期;3个时期中0~600 cm深土壤剖面水分均为砂石覆盖处理最低,地膜覆盖处理最高;雨季后,不同覆盖的土壤水分均得到恢复,其中,砂石覆盖处理恢复率最高(10.52%),其次为秸秆覆盖处理(9.47%),清耕处理恢复率最低(6.53%),最大恢复深度(年周期最大入渗深度)可达260 cm上下;结合产量因素得出,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清耕处理35.75 kg/(mm·hm2)、生草处理40.31 kg/(mm·hm2)、地膜覆盖47.81 kg/(mm·hm2)、秸秆覆盖58.99 kg/(mm·hm2)、砂石覆盖80.25 kg/(mm·hm2)。所以,在黄土高原地区,砂石覆盖应是改善果园土壤水文状况的适宜地表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26.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提出要提高园艺专业栽培类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要针对园艺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书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要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单位时问内信息量,课堂教学尽可能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采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7.
日光温室热压风压耦合自然通风流量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风是温室环境调节的重要手段,通风流量计算涉及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因此有必要定量分析不同通风模式下的通风流量及对应的系数,为通风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析了热压风压耦合作用对通风流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通风流量与热压风压作用关系的数理模型;采用CO2气体示踪法测试日光温室模型(按1:5的比例缩小)在不同通风口宽度条件下的通风流量,将试验测得的通风流量、空气温度、风速和通风口宽度等参数代入模型,对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出拟合度最高的流量系数与风压体型系数。结果表明:当温室模型通风口宽度为3、5和7cm(相当于实际温室通风口宽度为15、25、35cm)时,热压风压耦合作用的通风流量可按G=0.81S•(H•?T/T)0.5 +0.078S•u、G=0.63S•(H•?T/T)0.5 +0.067S•u 和G=0.46S•(H•?T/T)0.5 +0.058S•u分别计算,式中S、H、?T、T、u分别为通风口面积、宽度、室内外温差、室外温度和风速;相应的流量系数分别为0.78、0.60和0.44,风压体型系数分别为0.04、0.05和0.07;在总通风流量中,当室外风速高于1.5m·s-1时,风压通风流量所占总通风流量的比例均高于50%,风压通风占主导作用;当室外风速大于2.5m·s-1时,风压形成的通风流量所占比例均大于70%,说明此条件下可忽略温度即热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8.
<正>我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起步较晚,进入本世纪各育种单位才陆续开展食葵杂交种选育。食用向日葵生产效益好,商品价格比较稳定。近年,各向日葵育种单位都加大了食葵杂交种的选育力度,同时得到了国家向日葵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育成了一批生产上应用的食葵杂交种,育种的速度十分迅速。吉林向日葵产区向日葵列当危害比较严重,2010年调查,通榆县的八面、乌兰花等乡镇列当发生严重的地块减产60%以上,并严重地影响了向日葵品质。育成抗列当的向日葵品种是防治向日葵列当的最佳途径,抗列当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JK106的育成、推广将获  相似文献   
129.
目前,温室能耗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而覆盖内保温幕作为一种便于安装、易于操作的保温节能措施在温室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各种不同内保温材料节能效果的研究和评价也就更加重要。为此,总结了在内保温幕保温效果现场测试中所用到的一些方法以及保温效果的评价方法,得出了内保温幕保温效果量化的评价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及标准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0.
长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长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领导、组织建队、规范专业队建设、强化服务功能、严格考核、典型引导等,以期为推动长丰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