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9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正>2018年11月11~17日,白山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在临江市四道沟镇举办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手工编织制作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践交织培训,培养了60名手工编织能手。在《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课上,为了让学员真正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训教师引导学员自己找搭档,将"遵纪守  相似文献   
63.
64.
依据传统形态学、16S rRNA基因序列及脂肪酸图谱鉴定,将一株对香蕉镰刀枯萎病菌有很好抑制效果的菌株HJX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采用细菌的通用引物P0和P6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得到1521bp的DNA片段,其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细胞组分脂肪酸的含量同枯草芽孢杆菌最近,其相似度为0.724。与病原真菌对峙培养的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对供试的10个植物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
蔬菜中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检测室内温度、待测样品的放入时间、叶绿素含量、样品前处理等均会影响检测结果,最佳的检测条件为检测室温度18~25℃,待测样品放入时间10 s内、样品的前处理时间3~4 min,转速180~200 r/min。  相似文献   
66.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67.
报道了河南植物区系种子植物8新记录种和1新记录变种:刺鼠李(Rhamnus dumetorum)、毛山鼠李(Rh-amnus wilsonii var.pilosa)、腋毛勾儿茶(Berchemia barbigera)、白马鼠尾草(Salvia baimaensis)、小叶地笋(Lycopus coreanus)、珠芽画眉草(Eragrostis bulbillifera)、中华淡竹叶(Lophatherum sinense)、两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和肿胀果苔草(Carex subtumida).  相似文献   
68.
哈茨木霉多菌灵耐药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紫外线诱变哈茨木霉菌株,通过多菌灵耐药性筛选,获得耐药性菌株。为进一步筛选强根际能力木霉菌株提供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69.
为探寻甘蓝抗黑腐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抗病材料C7和感病材料C26为试验材料,在甘蓝幼苗4~5片真叶期,喷施菌液浓度为1.0×108 cfu·mL-1的细菌悬浮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对2种材料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抗病相关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后2d,C26的PAL活性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此后,C26的PAL活性迅速下降,接种后5d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7的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2、4d出现峰值,此后活性下降。C7和C26接种菌液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于接种后3d达到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接种后5d,C26叶片中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C7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0.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种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详细而系统地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种群生活史,蛀害及扩散习性,为全面综合治理蠹害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