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7篇
  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白菜型冬油菜杂种后代群体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超强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与强抗寒性品种陇油9号杂交的F2代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分析和越冬率的调查。结果表明,除SOD活性外,其余各指标在F2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分布频率大致接近正态分布;相关分析表明,SOD、POD、CAT活性与越冬率呈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越冬率呈显著正相关,APX活性与越冬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F2群体分为2个类群。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究苗前与苗后除草剂不同浓度单施或共施对冬油菜田间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冬油菜生长的影响,以甘蓝型冬油菜(天油2266)为试验材料,选用苗前除草剂(精异丙甲草胺)和苗后除草剂(高效氟吡甲禾灵),于2017—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蓝型冬油菜成熟期,共施比单施的总株防效与总鲜重防效平均提升了18.07%和15.07%,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的平均提升幅度达26.78%和40.83%。苗前除草剂施用浓度的增加会减弱其增产效应,增产幅度为20.56%~34.11%,平均增产1 801.61 kg/hm2;苗后除草剂施用浓度的增加有一定减产风险,产量变幅为-2.02%~16.06%;苗前与苗后除草剂共施之下,产量增加784.40~2 575.98 kg/hm2,增产30.17%~99.09%,平均增产1 235.00 kg/hm2,平均增幅47.51%。因此,在冬油菜田应用苗前除草剂能显著抑制杂草暴发。苗前除草剂对越冬前苗期禾本科和阔叶类杂草的防效达93.89%和86.98%;成熟期对总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到76....  相似文献   
43.
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郑油杂1号为母本、当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9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12.5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增产11.61%。该品种抗寒耐旱、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籽粒含油率41.17%,油酸17.22%、亚油酸16.04%、芥酸43.43%、硫甙46.49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部分西部地区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44.
冬油菜是甘肃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白菜型冬油菜具有抗冻耐旱、丰产早熟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成为甘肃省冬油菜区主栽类型,已在本省中东部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近15万hm^2。随着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及栽培技术的成功,冬油菜继续向西北、向东扩展,在甘肃河西、山西、河北、辽宁、新疆和西藏等省、市示范种植成功。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旨在研究土槿皮乙酸B(PAB)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和衰老与活性氧的关系。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4 μmol/L PAB在36 h诱导细胞凋亡小体的出现;LDH方法显示PAB时间依赖性的增加凋亡比率;SA-β-半乳糖苷酶显示4 μmol/L PAB作用3 d后,去药再作用5 d,96%的细胞蓝染,细胞变大且扁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用DCFH-DA染色后4 μmol/L PAB 时间依赖性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所以4 μmol/L PAB通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和衰老。  相似文献   
46.
天油1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油2号为母本、秦油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过轮回选择而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 990.0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6.07%。籽粒芥酸含量41.60%,硫苷含量136.71 μmol/g(饼),含油量41.52%。抗寒耐旱,高产稳产,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47.
在大田条件下考察了在基施农家肥、过磷酸钙、硫酸钾的基础上,氮肥(尿素)以种肥、冬前追肥、返青追肥不同的施肥方式施入对冬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施肥尤其是施种肥在改善与冬油菜抗性有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Pro)等生理生化指标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作用,并可促进冬油菜的冬前生长,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在冬前施肥的基础上配合返青追肥可显著促进冬油菜的生长、提高越冬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48.
研究了播期对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生长发育、越冬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主根长、主根颈直径、根鲜重、根干重、株高、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等随着播期推迟而减小,越冬率和折合产量随播期推迟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陇东南山旱地甘蓝型冬油菜适宜播期8月28日,折合产量最高,为5 245.03 kg/hm~2,其苗期叶片数6.6片、主根长16.78 cm、主根颈直径0.58 cm、叶干重3.63 g/株、根干重0.82 g/株。成株期单株分枝数8.83个、单株角果数228.75个,越冬率86.7%,综合性状最优。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甘肃山旱地区不同播期对紫苏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紫苏花期和生育期缩短,单株分枝数、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先升高再降低;紫苏子粒含油量、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延后呈下降趋势。在甘肃天水海拔1 600m左右的山旱地区,紫苏的适宜播期为4月9日左右。  相似文献   
50.
连续自交对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连续自交四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自交对甘蓝型油菜主要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株高、分枝部位、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结角数、单株角果数及单株产量均随着自交世代的增加而减小.自交与主要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79~0.289之间变化,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等与自交世代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千粒重和角果粒数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