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10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氯化钙拌种和喷施对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钙拌种或喷施均能促进营养生长、提高大豆产量,拌种的适宜浓度为0.0225~0.045mol/L,喷施的适宜浓度是1.8~2.7mol/L.另外通过氯化钙、醋酸钙、氯化钾的对比试验,可知,氯化钙中对大豆生长及产量具有促进作用的是钙而不是氯.醋酸钙代替氯化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小麦生长及产量均有促进作用。在施肥的6个处理中,处理2(N:P2O5:k2O=6:8:3)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小麦各生育时期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及籽粒含氮量较高,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如: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及干粒重等得到明显改善,籽粒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742.6kg/hm2,增产率为18.8%,小麦品质也表现较好,蛋白总量高达804.7kg/hm2。  相似文献   
23.
不同大豆品种在养分吸收及产量上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对红丰11等四个大豆品种吸收利用氮、磷、钾养分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一致的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养分利用率也不同,导致产量的差异。以红丰11养分吸收量最多,表现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4.
为了确定4种生物制剂Y1、Y2、Y4和Y5对大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效和对大豆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从对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和生理指标方面进行考察.结果表明,4种生物制剂苗期防治效果分别在40%~75%、45%~50%、38%~48%和40%~50%之间,与对照比,大豆叶片中游离氨基酸(TFA)、可溶性糖(SS)和叶绿素含量(CC)都有显著增加,而脯氨酸(Pro)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负压供水对辣椒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在温室大棚内采用盆栽试验,试验利用负压供水装置,设置-5、-10、-15 k Pa以及人工浇水(CK)4个处理,测定了辣椒各生育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指标。结果表明,试验中供水压力控制在-5~-15 k Pa时,辣椒各生育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4种土壤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其中,-5k Pa处理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提高显著。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在负压供水条件下,土壤4种酶活性之间,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之间,土壤酶与土壤速效养分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贡献大,第二主成分反映出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不断分解减少时,有效磷及速效钾权重减少。综上所述,采用负压供水方式,能促进土壤酶活性提高,有利于辣椒土壤养分的转化,当供水压力稳定在-5 k Pa时,提高辣椒土壤养分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6.
土壤学课程教学改革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了土壤学课程在理论内容、实验内容、实习方式与内容、授课方法及考核方法等5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生的需要,从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以期使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说服力与可靠性,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文章针对《土壤农化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不仅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8.
为实现落叶松采伐剩余物的多级、高值利用及炭化还林、改良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探究了落叶松不同器官(树干边材、树枝、树皮、树叶和松果)材料的主要化学组分,分析了其热解特性及其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分离并测定落叶松各器官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苯醇抽提物和灰分含量,并表征各器官材料的热稳定性。将落叶松不同器官材料分别在500、700、900℃下炭化并表征各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落叶松树干边材中综纤维素含量最高、松针中木质素和灰分含量最高、树枝中苯醇抽提物含量最高。落叶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降解和煅烧3个阶段,主热解反应发生在200~400℃,热重结果及炭得率分析均表明,松针的残炭率最高。同一组织器官的生物炭产率和表面官能团种类均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而同一组织器官生物炭的pH值随炭化温度上升而逐渐升高。5种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情况为:树皮炭>树干炭>松果炭>松针炭>树枝炭。落叶松边材的纤维素含量最高,适宜用作造纸制浆等原材料,松针的木质素含量较高,适宜用于提取化学品。树干边材、树皮和树枝适合炭化还林,其中树皮炭的炭得率较高、比表面积较大,pH值呈强碱性且化学性质比...  相似文献   
29.
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本研究以大庆草原盐碱土为材料,在Na2CO3和NaHCO3终浓度分别为50、100 mmol·L-1,pH 8.5的条件下对其中耐盐碱细菌进行分离,并在CAS铁载体检测培养基、ADF培养基、PKO无机磷培养基等功能性培养基上对菌株的促生功能进行检测;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菌株的菌种鉴定,在pH 8.5,25 mmol·L-1 Na2CO3胁迫下测试菌株对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S11具有产植物激素IAA和产ACC脱氨酶功能;通过对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分析,初步鉴定菌株S11为堀越氏芽孢杆菌(Bacillus horikoshii)。盐碱胁迫条件下,浸种接菌处理苜蓿种子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15%和10%,幼苗根长、株高、鲜重以及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34.78%、12.5%、27.3%和43.30%,这证明菌株S11具有缓解盐碱胁迫促进苜蓿生长的功能。  相似文献   
30.
农业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农业化学》课的教学目标,指出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科前沿,注重知识更新;精心组织好实验实践教学,是农业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