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紧实度对全株玉米青贮有氧暴露期间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变化的影响,为生产实践选择适宜的青贮紧实度提供参考。以新饲玉10号青贮玉米为材料,发酵装料密度设计为5个梯度(350,400,500,600,700 kg/m3),发酵期为50 d,检测开窖后各紧实度处理第12,24,36,60,108 h青贮发酵品质和主要微生物的变化,并用多通道温度记录仪监测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有氧暴露时间与紧实度的交互作用对pH、乳酸、乙酸和氨态氮含量以及乳酸菌、霉菌、酵母菌和好氧细菌数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开窖108 h后,紧实度为600 kg/m3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最多,达到8.17 lg cfu/g FW,其pH值和氨态氮含量最低,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最少,分别为5.38和7.72 lg cfu/g FW;且紧实度600 kg/m3有氧暴露后稳定的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到100 h。通过综合评价,在有氧暴露后紧实度为600 kg/m3的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最好,建议600 kg/m3为全株玉米最佳青贮紧实度。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同/异质型乳酸菌对全株青贮玉米发酵特征、营养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为改善青贮玉米青贮的发酵特性,提高其营养品质和有氧稳定性开辟新途径。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青贮玉米,添加不同的乳酸菌菌剂发酵全株青贮玉米,处理分别为:不添加任何菌剂(CK);复合同质型乳酸菌菌剂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T),添加量为1∶1,1×105 cfu/g;异质型乳酸菌菌剂布氏乳杆菌(Y),添加量为4×105 cfu/g和复合同、异质型乳酸菌(T+Y)。通过对4个处理发酵第60天发酵特性、营养品质、微生物含量以及开袋第5天有氧稳定性、微生物含量和CO2产气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第60天各指标按大小排序,pH为T+Y>T>CK>Y(P=0.001),乳酸含量为T+Y>Y>T>CK(P=0.095),氨态氮含量为T+Y>Y>T>CK(P=0.011),乙酸含量为Y>T+Y>CK>T(P=0.032),酵母菌数量为T+Y>T>Y>CK(P=0.023),霉菌数量为T+Y>T>Y>CK(P=0.028),干物质含量为T+Y>T>Y>CK(P=0.020),可溶性糖含量为CK>T+Y>Y>T(P=0.19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Y>CK>T+Y>T(P=0.00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CK>T>Y>T+Y(P=0.730),粗灰分含量为T+Y>T>Y>CK(P=0.030),对于好氧细菌、乳酸菌数量、粗蛋白、酸性洗涤木质素、淀粉、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开袋第5天各指标按大小排序pH为T+Y>T>CK>Y(P=0.001),CO2产气量为CK>T>Y>T+Y(P=0.007),霉菌数量为T+Y>Y>T>CK(P=0.001),有氧稳定性为Y>T+Y>CK>T(P=0.021),对于好氧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各处理按优劣排序为Y(0.652)>T+Y(0.528)>CK(0.492)>T(0.441)。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青贮时,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Y处理(异型发酵乳酸菌);TY处理(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以60d为发酵期,检测各处理开窖后第0、48、96、144、192、240h品质变化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Y处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Y和TY处理的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分别达到195.58h和196.21h,且乙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T处理pH值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且乳酸含量始终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综合评价排序:Y处理>TY处理>T处理>CK处理。因此,玉米青贮时单一添加异型乳酸菌,在改善青贮品质、提高开窖后有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在玉米青贮中单一添加同型或复合添加乳酸菌。  相似文献   
15.
以新饲玉10号青贮玉米为材料,发酵装料密度设5个梯度(350kg/m~3、400kg/m~3、500kg/m~3、600kg/m~3、700kg/m~3),以50d为发酵期,检测发酵期间各密度处理第1d、3d、5d、7d、9d、15d、30d、50d青贮发酵品质、主要微生物以及有氧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pH值、乳酸、乙酸和氨态氮含量以及霉菌数量影响极显著(P0.01)。增加青贮密度可有效提高青贮品质,改善发酵特性。发酵50d后,密度为600kg/m~3青贮饲料的乳酸菌数量最多,达9.19lg cfu/gFW,pH值最低,为3.97,且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100h。综合评价表明,青贮密度700kg/m~3的全株玉米青贮综合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发酵棉粕的常规营养成分、棉籽肽含量及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试验设4个组:对照组(未发酵组)、试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1)、试验Ⅱ组(酿酒酵母)及试验Ⅲ组(枯草芽孢杆菌-1和酿酒酵母复合发酵)。检测各组棉粕样品粗蛋白质(CP)、干物质(DM)、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脂肪(EE)、钙(Ca)、磷(P)、棉籽肽含量和棉籽肽分子质量分布等指标。结果表明:①试验Ⅰ组DM、CP和Ash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对照组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P < 0.01);试验Ⅲ组ADF含量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1);3个试验组Ca和P含量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②各试验组之间游离氨基酸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Ⅲ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34.02%、75.59%和75.44%;③各试验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其中试验Ⅰ组的酸溶蛋白质和棉籽肽含量最高;3个发酵试验组1 000 u以下的棉籽肽峰面积百分比分别为89.41%、77.61%和84.58%。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在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及其复合菌的作用下,通过固态发酵能显著改善棉粕的营养价值,为棉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绿洲区滴灌施磷对苜蓿地肥力和磷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洲区滴灌施磷对苜蓿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土壤肥力变化规律,在石河子绿洲区滴灌苜蓿田设不同的施磷处理,即1次性施180 kg·hm-2磷肥(L1)、1次性施360 kg·hm-2磷肥(H1)、均分3次施180 kg·hm-2磷肥(L2)、均分3次施360 kg·hm-2磷肥(H2)及不施肥(CK),对各处理下苜蓿田土壤肥力和磷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较CK相比,L2处理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有机质含量(P<0.05),H1和H2处理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全磷含量(P<0.05)。各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耕作层平均速效磷含量(P<0.05)。各处理对平均碱解氮含量及pH值无显著影响。‘新牧2号’苜蓿(Medicago sativa ‘Xingmu No.2’)磷素利用效率最高的为L1和L2处理(F=17.02),‘三得利’(Medicago sativa ‘Sanditi’)为L2处理(F=14.33)。因此,建议绿洲区苜蓿栽培滴灌施磷的最佳模式为均分3次施用180 kg·hm-2磷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不同组合同/异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的影响,试验采用真空袋法调制全株青贮玉米,并用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共分为4组:CK组不加任何菌剂;T组按照1∶1比例添加同型发酵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添加量均为1×105 cfu/g;Y组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布氏乳杆菌,添加量为1×105 cfu/g;TY组按照1∶1∶...  相似文献   
19.
同/异型乳酸菌对青贮玉米开窖后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该研究旨在分析添加不同发酵类型的乳酸菌处理对开窖后玉米(Zea mays L.)青贮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设计4个添加乳酸菌玉米青贮处理:CK处理(不加任何菌剂);T处理(同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05 cfu/g;Y处理(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添加量为1×105 cfu/g;TY处理(同型+异型发酵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和Lactobacillus buchneri复合添加,添加量为1∶1∶1,1×105 cfu/g。发酵期为60 d,检测开窖后各处理第0、48、96、144、192、240 h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的变化,应用隶属函数法对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Y和TY处理的有氧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余处理(63.87~64.67 h,P<0.05),分别达到195.58和196.21 h,且乙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T处理(P<0.05)。T处理pH值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且乳酸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CK和Y处理(P<0.05)。Y处理WSC(water soluble carbohydrate)质量分数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霉菌数量始终显著低于其余处理(P<0.05)。CK处理的NH3-N质量分数,好氧细菌数量及CO2产量始终显著高于其余处理(P<0.05)。开窖时间与各处理的CO2产量、乳酸菌和酵母菌数量分别满足Allometric1,ExpDec1和Logistic非线性关系,与霉菌和好氧细菌数量呈一元线性关系。综合评价排序:Y处理>TY处理>T处理>CK处理。因此,单一添加异型发酵乳酸菌的玉米青贮,开窖后在改善发酵品质、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提高有氧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单一添加同型或复合添加乳酸菌的玉米青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机械收获模式对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CLAAS系列和New Holland系列两种机械收获模式为对象,采取大田试验验证两种机械模式对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New Holland系列机械收获的干草产量和密度显著高于CLAAS系列机械收获的(P<0.05),草捆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CLAAS系列机械(P<0.01)。两种机械作业在刈割阶段对苜蓿养分的损失差别不大;而在搂草翻晒和打捆环节,CLAAS系列机械对苜蓿的养分损失较大,养分损失显著高于New Holland机械作业后对苜蓿养分的损失(P<0.05),RFV也低于New Holland机械作业后的值。【结论】采用New Holland系列机械收获模式作业时,苜蓿干草的营养损失较小,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