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16篇
综合类   16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化肥、农膜、农药、农业机械(柴油机械,汽油机械,电力机械等)等农业投入,根据其碳排放系数,准确核算贵州农业投入引起的碳排放。结果表明:2000年贵州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为710 141 t,2010年为936 636 t,总增长率为31.89%,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农业投入的单位耕地面积和农业人均碳排放强度增长趋于吻合,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农机总体使用量还很少,由其导致的碳排放所占比例十分有限和微小。  相似文献   
12.
张婕  苏维词  张凤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68-4770
阐述贵州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分析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子,探讨岩溶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景观的结构退化、功能退化和环境污染等3个方面选择了21个评价指标,组成喀斯特地区生态景观退化评价诊断指标体系,并制定诊断评价标准,借助集对分析方法,以毕节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得出毕节地区的2003-2006年生态景观分别处于中度退化、中度退化、轻退化、中度退化4个阶段。生态景观退化处于波动状态,但整体趋势趋于良好。评价结果与已有喀斯特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相互印证,研究确定的喀斯特生态景观退化诊断指标体系和诊断标准以及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对指导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景观优化、设计和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蔡广鹏  韩会庆  张凤太  郜红娟  朱建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122-124,130,29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利用绥阳县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ETM/SPOT影像解译获得的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估算了该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中植被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05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增加了22.87hm2,林地、牧草地分别减少了15.78,8.28hm2,植被碳储量2005年比2000年减少了2 945.11t;2005—2010年研究区耕地、牧草地分别减少26.28,4.09hm2,林地增加29.07hm2,植被碳储量2010年比2005年增加了1 786.17t。综上,该县植被碳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且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等是影响该地区植被碳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业投入的重庆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减排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越来越成为世界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农业投入的化肥、农膜、农药、用电量以及柴油5个方面碳源,测算了重庆市1996—2010年近15a的农业碳排放,结果表明:(1)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呈明显增长趋势,农业投入碳排放总量增长分为三个阶段:增长率下降的缓慢增长阶段、环比增长起伏的波动增长阶段和迅猛增长阶段。(2)近15a,重庆市农业投入的碳排放强度处于明显增长阶段,增长率达到120.32%;2007年以后碳排放环比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环比增长趋于吻合。(3)近15a,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在整个农业投入的碳排放中始终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但呈下降趋势。农村用电碳排放所占比例仅次于化肥使用的碳排放,且呈增加趋势,由1996年的22.1%增加到2010年的38.69%。农膜、农药、农用柴油的使用导致碳排放量增加,但是在全年当中所占比例基本稳定。最后,立足研究结论,提出了未来重庆农业减排的措施,以期为重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业洪涝易损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岩溶地区的地质地貌、水土流失等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借助改进熵权-集对分析方法,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州)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阳、六盘水和毕节地区属于较高度易损性;遵义、安顺、黔南、黔西南、黔东南和铜仁地区为中度易损性。贵州省的农业洪涝灾害不容乐观。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标准以及评价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为岩溶地区农业洪涝灾害的抗灾防灾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均方差-TOPSIS模型的贵州水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PSR概念框架,应用均方差法进行赋权,构建了贵州省水生态安全均方差-TOPSIS模型,并基于此模型研究了贵州省2005—2012年水生态安全。结果表明,基于构建的均方差-TOPSIS模型,(1)总体来看,贵州省2005—2012年的水生态安全状态处于较不安全和敏感状态,整体水生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从因子层来看,2005—2012年,水生态安全的压力贴近度在波动中减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给贵州省水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压力,状态和响应贴近度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水生态安全的压力和响应是影响贵州省水生态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重庆市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2003—2013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Pa)从年、季度尺度分析重庆市的干旱时空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重庆全年降水丰富,夏秋降水最多,冬季降水最少;整体上降水由北、东、南三个方向向中部和西部逐渐减少;(2)重庆全年均有可能发生干旱,夏季干旱强度最大,干旱呈现上升趋势。(3)整个研究区都有干旱发生,其中西部地区干旱最严重,东南部部分区域受干旱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旅游对古镇土地利用影响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古镇研究的热点。使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青岩古镇创5A景区前后的2个时间点,研究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青岩古镇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青岩古镇景区在2013—2017年期间耕地、林地和住宅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在减少,商服用地、交通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长较快;在2013—2017年期间,1层建筑物的数量在减少,2、3、4层建筑物的数量都在增加。景区建筑物的增多及建筑面积的增大,使得整个景区的容积率从2013年的0.31增加到2017年的0.38;在2013—2017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以转向商服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未利用地为主,各转入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林地,其中商服用地、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地占用的耕地和林地较多;从青岩古镇发展的驱动力来看,古镇周边相对平坦的地形利于旅游用地从景区核心向四周扩展;青岩古镇在2013年被列入创5A级景区计划,对青岩古镇从景观提升、景区管理、智慧旅游建设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青岩古镇具有距离市中心、机场和高铁站较近的优势,且离贵阳市这个最大的省内客源市场最近,成为省内外游客游览必去之地;古镇居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成为古镇旅游发展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