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Nepovirus)C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特异性RT-PCR检测引物,对南芥菜花叶病毒和非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感病植物组织进行了PCR扩增反应。结果,南芥菜花叶病毒的感病植物组织的PCR产物均出现364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非南芥菜花叶病毒均未出现扩增条带,证明这对引物具有南芥菜花叶病毒鉴定特异性。将提取的南芥菜花叶病毒总RNA做梯度稀释,测定该检测体系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此体系最低可检出南芥菜花叶病毒提取的RNA模板浓度为150pg/μL。  相似文献   
12.
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天牛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fukutai)是蛀干害虫桑天牛(Apriona gernari)重要的卵期寄生蜂,开展该寄生蜂趋性行为与其寄主昆虫(桑天牛)和寄主植物(桑树)挥发物关系的研究对桑天牛的综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嗅觉测定表明,经不同处理的桑枝和桑天牛虫粪对桑天牛长尾啮小蜂都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且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的引诱活性高于正常桑枝。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桑枝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的结果表明:正常桑枝挥发物主要为酯类物质,咬食桑枝和产卵桑枝挥发物主要为萜烯类物质,且大多数挥发物的释放速率高于正常桑枝,咬食桑枝挥发物的数量多于正常桑枝而少于产卵桑枝;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数量少于桑枝,主要物质为1,6-庚二炔。  相似文献   
13.
僵果病和炭疽病是蓝莓上普遍发生的两种重要真菌病害,危害极其严重,近年来随着蓝莓引种工作以及新鲜果实的大量进口,该病传入我国的风险逐渐增大。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病害的病原、危害及分布、症状、病害循环、防治措施和检疫鉴定特征等,以其为防止这些病害随着引种工作传入我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县蔬菜生产正在发展阶段,初具规模的棚室蔬菜是供应城乡的重要蔬菜基地。不过,由于棚、温室设施的特殊生态条件,为蔬菜病虫孳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棚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明显增加,目前已成为设施重要障碍。为减轻农民损失增加菜农经济效益,同时满足全县人民对蔬菜的需求,下面把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迅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农机推广工作不断深入。本文对农机推广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6.
荨麻疹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治疗方法颇多 ,疗效不一。自 1990年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慢性荨麻疹 9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0例中男 49例 ,女 41例 ,年龄 9~ 6 8岁 ,平均 36岁。病程从 3个月至 5 a,平均 1.36 a。 2 3例有过敏史。其中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者 12例 ,尿道念珠菌感染 5例 ,湿疹 2例。2 9例有起病诱因 ,以食物诱因最多 ,其次是生理和物理因素。1.2 治疗方法予赛庚啶 2 mg、甲氰咪呱 0 .2 g、脑益嗪 2 5 mg、氨茶碱 0 .1g、维生素 K48mg口服 ,每日 3次 ,儿童酌减 ,…  相似文献   
17.
封闭灭草:覆土后用1.2%的丁扑合剂喷施或拌细土焖2小时进行扬施床面灭草,一般每袋施用20平方米苗床。没有封闭灭草的苗床,稗草15叶期,每平方米用20%敌稗1.5毫升对水30倍液,在露水消失后喷雾,苗床上禁止喷施二氯喹啉酸类除草剂,以免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36岁 ,农民。 1986年主诉与农药接触后 3个月自觉四肢软弱无力 ,上臂内侧及两大腿先后出现斑块 ,门诊按“接触性皮炎”、“结节性脂膜炎”治疗未见好转 ,遂到我院皮肤专科求诊。体查 :心肺、肝、脾无见异常。麻风专科检查 :双臂内侧皮疹浸润 ,两大腿和臂部见碗口大皮疹 ,色棕褐至桔红 ,外缘模糊 ,内缘明显 ,皮疹部位皮肤感觉减退。细菌及病理检查确诊为界线偏瘤型麻风。给予 RFP+DDS联合化疗。因患者无家族史 ,接触史不详而否认麻风 ,用药不规则 ,提早结束疗程。 1989年 9月 ,患者两小腿内侧麻木发胀 ,皮肤局部红肿 ,温度较高 …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种田劳作辛苦、收入相对低下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大量农民进入工厂工作,并将各自的耕地抛荒或闲置。为解决这一问题,不少村委组织就将农户抛荒、闲置的分散土地集中起来,集中成片地转包给其他愿意承包经营的农户,同时约定原承包土地上的义务也由现承包人来承担。这种做法对维持农业生产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审判实践中,存在土地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对承包经营  相似文献   
20.
大田滴灌条件下,通过设置常规滴灌对照(CK)、250 mT磁化处理水滴灌(T250)和300 mT磁化处理水滴灌(T300)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磁强磁化水滴灌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磁化水滴灌能够促进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干物质累积。坐果中期和收获期磁化处理的干物质量比对照分别增加6.9%~16.9%和8.7%~21.2%;加工番茄小果数(φ<10 mm)和大果数(φ≥10 mm)也比对照分别增加23.7%~25.0%和7.3%~12.5%。磁化水灌溉可明显改善加工番茄的N、K营养,收获期加工番茄植株单株N、K吸收量分别为1.7~1.9 g株和3.9~4.0 g株,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3.5%~42.2%和30.9%~33.1%。磁场强度为300 mT磁化水处理的番茄产量为142 065 kghm2,显著高于对照的129 885 kghm2,增产9.4%。磁场强度为300 mT磁化水滴灌对促进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改善养分吸收和提高加工番茄产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