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01.
<正>玉米总产量很高,种植条件要求低,可种植范围极广,是我国主要的食物来源以及饲料来源之一。但是想要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需要掌握科学的玉米培育方法。同时,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也很严重,需要格外关注。如何找到正确有效的玉米种植方法推广途径,是当前各农业服务站需要思考的事情。只有实现了玉米种植技术的全面推广,才能从根本上加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流转机制.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灵宝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人员,就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抽样抽查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酶和乳酸菌制剂对西藏地区青稞(Hordeum vulgare)秸秆与青饲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35%:65%)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分别设对照组(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和酶+乳酸菌制剂(E+LAB)4个处理组.青贮后第15,30和45 d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剂处理组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总氮值降低,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对照组和E处理组中乙酸含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LAB和E+LAB处理组,而酶和乳酸菌组合添加进一步提高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表明酶和乳酸菌组合添加比二者单独添加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4.
猪成纤维细胞冻存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猪的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认为在-70℃情况下冻存至少7d不会影响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且生长形态正常。同时利用血清饥饿法使成纤维细胞周期同步化,在-70℃冻存2d、4d和7d,细胞存涪率可达92.3%、87.2%和83.6%,甚至在该务件下冻存15d,细胞也能恢复正常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放牧胁迫下冰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由Shannon,s和Nei&#39;多样性指数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放牧胁迫导致部分位点丢失,但整个种群仍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ISSR检测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95%,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很小,放牧胁迫并未使冰草种群产生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06.
为了解云南特有鱼类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增殖放流后的空间迁移特征, 于 2021 年 7 月在云南省杞麓湖开展了人工培育大头鲤幼鱼标记放流试验, 并通过定点回捕监测对鱼苗放流后的初期迁移特征进行了探讨。共放流大头鲤幼鱼 7000 尾, 平均全长(8.4±1.2) cm, 平均体重(7.5±3.5) g。放流鱼苗全部做了可见植入荧光标记(visible implant elastomer, VIE)。放流 24 h 后即开始回捕, 共在放流点及附近水域设置 10 个固定回捕监测点, 采用地笼进行为期 3 d 的持续回捕。共回捕到放流鱼苗 37 尾, 总回捕率为 5.286‰。回捕个体平均全长(7.1±1.0) cm, 平均体重 (4.4±1.8) g。回捕个体的标记均清晰可见, 标记保持率为 100%。放流后 3 d 内各固定监测点回捕到的放流鱼苗数量变动显示, 放流鱼苗呈现出先向两端沿岸浅水区迁移, 后向开阔水域迁移的特征。放流后第 1 天鱼苗的群体冒险性为 33.33%, 而放流后第 2、3 天的群体冒险性均超过第 1 天的 2 倍, 表现出先谨慎探索, 后大胆冒险的行为特征。 放流鱼在放流后 1、2、3 d 内的日迁移距离分别为 199.4、110.6、98.8 m, 呈逐渐下降趋势。根据有关背景资料及本研究结果, 提出了完善大头鲤增殖放流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碳中和背景下,森林固碳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表明树木多样性可以增加生物量和碳储量,主要研究集中在森林的活体和土壤上,而树种多样性对枯枝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机制仍然不清楚。  方法  本研究依托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平台(BEF-China),通过测定12种不同类型树种在不同多样性水平下(1、2、4、8)的树高、胸径及宿存枯枝碳储量等指标,旨在探讨树种多样性对宿存枯枝碳储量的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树种类型显著地影响不同丛枝菌根类型树种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枯枝碳储量(P < 0.01),并且也显著地影响其枯枝碳储量净效应(NE)、补偿效应(CE)和选择效应(SE)(P < 0.05);一般来说,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的固定效应(样地多样性、胸高断面积和树高)和随机效应(树种)解释了较多的枯枝碳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效应变异(平均为40%左右,最小值大于32%);并且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的枯枝碳储量、枯枝碳储量净效应和补偿效应均随样地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小(P < 0.05),而外生菌根真菌树种和阴性树种则不受样地多样性的影响。  结论  从宿存枯枝碳汇的角度来看,选择不同的菌根类型和耐荫类型的造林树种能够显著影响宿存枯枝碳储量,并且种植更多的丛枝菌根树种和阳性树种纯林有利于亚热带森林枯枝碳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明确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SE)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2012~2021年采集自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的1907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SE抗原检测。结果显示:1907份牦牛血清中检测出SE抗原总阳性率为22.55%(430/1907),西藏地区牦牛SE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2012~2021年青藏高原地区牦牛血清SE抗原年阳性率分别为7.35%、46.02%、15.31%、17.68%、8.79%、19.84%、6.04%、23.64%、14.81%、39.69%;牦牛在不同海拔感染SE的阳性率分别为13.67%(2900~3400 m)、14.61%(3400~3900 m)、28.62%(3900~4400 m)、34.72%(4400 m以上);犊牛感染SE阳性率(33.33%)低于成年牦牛(40.91%);不同性别牦牛感染SE平均阳性率分别为公(23.67%)、母(21.68%);4省牦牛感染SE阳性率分别为西藏(25.88%)、青海(13.50%)、甘肃(13.33%)、四川(1.89%)。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牦牛沙门氏菌病的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09.
110.
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游植物有8门116属21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18种;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为全年优势种,且优势度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0.442±4.479)×107 ind./L和(20.132±2.208) mg/L,均以蓝藻门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691±0.081、0.490±0.021和1.537±0.066;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值为76.3,显示杞麓湖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杞麓湖浮游植物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 843.59 t。综上所述,杞麓湖富营养化严重,湖区藻类密度较高且利用率偏低,建议加大鲢(Hypophthalm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