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选用2周岁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羊羯羊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饲给4种不同阴阳离子水平日粮,以研究在大量饲喂玉米秸秆的饲养条件下,对绵羊血液部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DCAB值对血液部分参数有影响.血浆Ca及P的浓度随DCAB值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当DCAB增到40 meq/100g DM时,血浆Ca及P的浓度又上升.随DCAB值增加,血糖浓度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浆尿素氮受DCAB值变化的影响显著(P<0.05),当DCAB值为10 meq/100 g DM时,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DCAB值为0,20及40 meq/100 g DM时所对应的值(P<0.05).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分析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恢复模式下林分结构、物种组成与原始林的差异,了解不同恢复模式下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选择九连山境内由人工种植杉木自然恢复36年形成的针阔混交林、皆伐后自然恢复32年的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以下分别简称为杉木林、次生林、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林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树1 cm≤DBH5 cm、小树5 cm≤DBH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优势度、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变化等,探究不同恢复模式下亚热带森林物种多样性恢复的特征变化。[结果 ]杉木林共有木本植物4 983株,隶属于29科75种;次生林共有2 879株,隶属于26科73种;原始林共有4 770株,隶属于38科126种。原始林与杉木林幼树的胸高断面积为次生林的2倍;小树阶段3种林分无显著差异;次生林和杉木林成年树的胸高断面积分别为原始林的37%和70%。杉木林与次生林在种-面积、种-多度及种-物种等级上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幼树阶段,次生林物种数随着抽取个体数增加积累速度高于杉木林;成年树阶段,杉木林物种个数的积累速度要快于次生林。杉木林和次生林总体的物种丰富度比较接近,约为原始林的55%,但次生林幼树及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少于杉木林。总体上次生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地高于杉木林,各生长阶段并无显著差异。次生林在幼树、小树阶段的DBH和树高均显著大于杉木林,成年树阶段的DBH则显著小于杉木林。次生林各生长阶段的先锋种重要值均为最大,杉木林成年树的耐荫种重要值最小。[结论 ]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物种个数都能朝着当地顶级群落演替。相对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杉木林在短期恢复中有利于物种个体数及生物量的积累,能更快的形成复杂垂直结构的森林群落;但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更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3.
选取28日龄AA肉仔鸡120只,按体重对等原则分成2组,研究日粮添加复合酶对肉仔鸡生长后期生产性能和氨基酸回肠表现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使肉仔鸡日增重提高了5.34%,料肉比降低了3.47%,但采食量增加不显著;复合酶提高了日粮所有必需氨基酸和绝大多数非必需氨基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但仅赖氨酸、缬氨酸、组氨酸、甘氨酸和胱氨酸的消化率差异显著,分别提高了9.70%,11.61%,7.60%,8.19%和9.81%.此外,复合酶还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的回肠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74.
含氮物质的生物合成问题,最适于在种籽开始萌发和幼苗形成时进行研究。普梁里什里科夫、契比业洛夫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卓越的研究,他们建立了一个在任何植物体内,从外部加入的氨或者在复杂化合物分解时所形成的氨,到重新  相似文献   
75.
不同处理的玉米秸替换干草对绵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30~35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及十二指肠近端瘘管的内蒙古半细毛羯羊,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替换水平的玉米秸对日粮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的消化和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蛋白质水平相同的条件下,氨化处理组(AT组)和兴牧宝处理组(XT组)与未处理组(C组)相比,氮的消化率明显提高;且随着玉米秸替换水平的增加,粪、尿中的氮含量增加,氮沉积量减少,消化率下降,其中以日粮干草100%被玉米秸替换时差异极显著(P<0.01)。AT组和XT组与C组相比,DM、OM和ADF进食量均显著提高(P<0.05)。随着玉米秸替换比例的增加,不同处理组DM、OM和ADF消化率逐渐降低。60%替换水平的XT组和AX组DM、OM和ADF消化率均高于C组。玉米秸适宜的替换干草比例为30%~60%(占日粮干物质的21%~42%)。不同替换比例的玉米秸与日粮氮表观消化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经斜率比法计算发现XT组与AT组对日粮氮的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秸的不同替换比例与日粮中DM的表观消化率存在相关关系,经斜率比法计算得知XT组日粮DM的表观消化率明显提高,与AT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6.
77.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是驯养动物最早的国家 ,也是最早在饲料中应用中草药添加剂的国家。《淮南子》、《三农记》、《齐民要术》等古书上详细记载了用中草药饲喂猪和鸡 ,用以促进生长和防治疾病的方法。目前发达国家对抗生素类添加剂的应用作出了严格规定 ,大力提倡研究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草药添加剂具有以下优点 :1 )非特异性抗菌作用。不但能直接抑菌杀菌 ,不产生耐药性 ,而且能够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2 )在畜禽体内残留量较低。中草药作为一种自然界的植物 ,普遍认为在畜禽体内残留甚微 ,不会给畜禽健康造成影响。 3 )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 ,具…  相似文献   
78.
通过 3个试验研究了 3种压强、固化时间及赋形剂的添加水平对尿素 糖蜜 矿物质舔块质量参数和舔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压强的增加 ,舔块硬度和密度呈二次曲线规律提高 (P <0 .0 0 1) ,而厚度膨胀度和肉牛舔食量呈二次曲线规律降低 (P <0 .0 0 1) ,其曲线的拐点约在 2 0Mpa压强。固化时间对舔块硬度、密度和膨胀度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糖蜜、氧化钙添加水平 ,导致舔块硬度和密度明显增加 (P <0 .0 5 )。本试验结论 :糖蜜、氧化钙、氧化镁和钠型的适宜添加水平为 12 %、5 %、2 %~ 4 %和 5 %~ 10 %。  相似文献   
79.
为了了解青海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的生长特性及致病性,并计算其对感染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及观察感染小鼠各器官组织的损伤情况,试验复苏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ZD-01(CpA ZD-01)并配制种子液,采用振荡比浊法绘制CpA ZD-01菌株的生长曲线,并研究对数期菌液的OD600值与稀释倍数和细菌数量的关系;测定其外毒素粗提取液OD280值和OD260值,计算出不同培养时间毒素蛋白含量;给小鼠腹腔注射菌液,根据小鼠死亡情况确定LD0和LD100,并计算LD50,解剖小鼠观察牦牛源CpA ZD-01菌株对各组织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5%接种量接种菌株后,>2~10 h为对数期;菌液OD600值(y)与稀释倍数(x)的关系式为y=-0.607lnx+1.551,R2=0.990,P<0.05;菌液OD600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