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技术和品种改良的进步,对饲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饲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我省的饲料原料日趋紧张,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缺点很大,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42.
在宁夏清水河平原选择典型地区建立了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场,对旱作条件下和灌溉条件下的冬小麦田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农田类型包气带水分运移特征以上渗-下渗型为主,由于地下水埋深大,任何情况下包气带水都持续补给地下水,非种植季节土壤储水为旱作冬小麦的生长提供了重要水源,灌溉显著地增大了作物蒸发蒸腾量和...  相似文献   
43.
治疗猪、牛呼吸道疾病的新型兽用抗菌药物——泰拉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泰拉霉素是半合成的猪牛专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美国辉瑞动物保健公司开发。1抗菌活性泰拉霉素含三个碱性的氨基基团,在溶液中呈强的负电性,可穿透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  相似文献   
44.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饲料中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含量.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蒸干浓缩后用中性氧化铝和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UPLC-MS/M进行检测.色谱条件: 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2.1 mm×100 mm i.d.,1.7 μm),流动相乙腈 0.1 %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采用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孔雀石绿和隐性孔雀石绿的浓度为1~500 ng/mL时线形良好,在1~100 μg/kg的添加水平条件下平均回收率为68.5 %~91.6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 μg/kg.  相似文献   
45.
在以玉米、豆粕为主的日粮中分别添加华芬酶、八宝威和溢多利,以不加酶作对照,探讨不同酶制剂对育肥蛋公雏饲养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设计法,饲养期70d。结果表明,华芬酶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CK)组(P<0.01);八宝威组显著高于CK组(P<0.05);溢多利组与CK组差异不显著(P>0.05)。华芬酶组、八宝威组、溢多利组和CK组的饲料报酬分别为2.57∶1、2.65∶1、2.71∶1和2.75∶1,前三组分别比CK组提高6.55%、3.64%和1.45%。经济效益以华芬酶组最好,其次为八宝威,溢多利较差,三个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比CK组提高了11.30%、7.20%和2.26%。因此,在育肥蛋公雏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应首推华芬酶。  相似文献   
46.
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原位微生态修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修复陕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地质环境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3%的优化菌群制剂,选择优化出的菌群初步鉴定主要有:假单胞菌(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放线菌(Actinomayces)、真菌类的青霉(PeniciUium)、曲霉属(Aspergillus)等,调控了土壤温度、含水量、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石油平均含量在2 318.5 mg·kg-时,经过11~32 d原位微生态修复技术的修复,土壤中的石油含量降解可达68.47%-84.30%,而对照区土壤中人为添加的石油含量变化不大,降解率基本在10%以内,说明在自然条件下土壤中石油降解是缓慢的.这个试验验证了地质微生态修复技术在陕北黄土区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7.
动物饲料是“从农场到餐桌”食品安全链的第一个环节,饲料被病原菌污染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病原菌污染饲料的方式途径不一,可能来自于植物性原料如大豆和谷类作物的污染、动物源性饲料如鱼粉和骨粉及羽毛粉等污染、微生态制剂及酶制剂中病原菌污染以及加工环境造成的交叉污染等,这些被病原菌污染的饲料进入生物体内后可通过其产品转移、传播,危害人类健康。为了摸清饲料中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情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饲料安全监测lT作计划,我们对饲料中霉菌、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志贺氏菌等致病性微生物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48.
饲料中沙门菌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饲料中沙门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本文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9.
饲用纤维素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饲用纤维素酶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饲料工业中应用已相当普及,对其质量检测显得日益重要,但在国家饲料工业标准中,尚未见有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据研究所知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按作用底物的能力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棉花纤维素能起催化水解作用,一般称为C1酶;一部分是对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水解能力区分,称为Cx酶。针对上述情况,一般采用两种测定方法,一种是CMC法,适用于Cx酶;另一种是滤纸法,则适用于C1酶活力的测定。1CMC(羧甲基纤维素)法1.1饲用纤维素酶由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提供。1.…  相似文献   
50.
细胞因子又叫细胞素,是指一类由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和相关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产生、分泌,能调节细胞生长、分化,与造血、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反应和创伤愈合等密切相关的高活性多功能小分子蛋白的统称。其在机体免疫应答、抗病毒、抗肿瘤及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细胞因子研究简史、作用特点、分类和生物学活性及细胞因子的检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