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小麦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成熟期的株高、节间长及孕穗期和开花期的单茎绿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以水分含量偏高处理W5(80%~90%田间持水量)最高。土壤适宜含水量处理W4(70%~80%田间持水量)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高于W5,表明土壤含水量偏高不利于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增加。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小麦的光合特性得到改善,并以W4处理表现最优,W5次之,其中W4的光合速率分别比W1(40%~50%田间持水量)和W2(50%~60%田间持水量)的显著增加35.5%和26.7%。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ΦpsII、ETR和qP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并以W4处理的最高,W5处理的次之。W4处理具有最高的经济产量,W5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产量,其中W4处理的单茎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每盆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比W1显著增加98.6%、52.1%、311.2%和197.7%。研究得出,土壤水分含量偏高比适宜土壤水分含量处理具有较高的株高、单茎绿叶面积和生物产量,而生育中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速率和经济产量却低于土壤适宜水分含量处理。  相似文献   
72.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0%戊.福WP1 500g/hm2、80%多菌灵WP1 200g/hm2、80%多菌灵WP600g+15%三唑酮WP1 125g/hm2可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戊唑醇、咪鲜胺、三唑酮。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应于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第1次药,7d后再施第2次药,并做好戊.福、多菌灵、多菌灵+三唑酮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3.
以获得的春大白菜品种"冠春"的特异性RAPD标记为依据,通过对8个特异片段的回收,克隆测序,采用引物延长法设计了SCAR引物,经过双亲及其杂交一代的鉴定,6个SCAR引物多态性消失,2个SCAR引物扩增出了单一的特异条带,而且SCAR标记的差异与原始的RAPD特异性标记的差异完全相同,为大白菜杂交种"冠春"的品种鉴定和品种保护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4.
水分胁迫对内农大莜1号裸燕麦品种生长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含水量土壤盆栽裸燕麦.通过对不同生育时期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进行测定,研究土壤含水量对燕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裸燕麦生长的最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苗期和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90%时生物量最高;裸燕麦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降低,生长速率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过高和过低使株高衰退速率增加,叶面积衰退速率减小;裸燕麦拔节期水分胁迫,营养主要分配到根、茎和叶鞘;土壤含水量过多时,营养主要分配到叶;水分适宜营养主要分配到穗部.  相似文献   
75.
于2008年进行了早稻条纹叶枯病最终病情与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定量关系及早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耐)病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早稻条纹叶枯病发病高峰期病株率(Y1)、病情指数(Y2)与5月底早稻大田一代灰飞虱虫口密度(X)均呈极显著正相关,Y1=5.25 364+0.06 906X,Y2=1.37 985+0.04 701X;不同早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病情差异较大,浙辐203、浙辐001、Z04-113、Z04-309、Z5317较为感病,Z7333、YK19、中香1号、Z7332、嘉籼442较为耐病。  相似文献   
76.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内蒙古土默川山前洪积平原水肥条件不同的土壤上,对引进不同燕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差异。株高只在水肥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与草产量显著相关。在两种条件下,燕麦的草产量与子粒产量均呈显著相关;子粒产量主要取决于穗重、穗粒数。而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千粒重、穗数、穗重、穗粒数与子粒产量均显著相关。不同品种间,皮燕麦坝莜4号和科燕1号产量较高,坝莜4号的抗逆性较强;裸燕麦比皮燕麦对水肥条件敏感。  相似文献   
77.
白永宏  陈国梁  闫冬  张向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09-11410
[目的]比较选择适宜的不同食用菌子实体总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CTAB法、SDS法和CTAB-SDS结合法,对5种食用菌子实体[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lina velutiper)、羊肚菌(Morehella esallenta)和北虫草(Cordyceps sinensis)]总DNA进行提取,并用琼脂糖凝胶电脉进行检测。[结果]在几种提取方法中,平菇与金针菇宜采用SDS常温离心提取法,香菇宜采用SDS低温离心提取法,北虫草宜采用SDS-CTAB低温离心提取法,羊肚菌宜采用CTAB常温离心提取法和SDS常温离心提取法。[结论]该研究可为几种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子水平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群体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安徽省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群体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于2011-2014年度,以当地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济麦22和皖麦5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生长指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年度间比较,2013-2014年度的小麦产量较高;播期为10月3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以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播期为10月15日时,两个小麦品种的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均以密度为330×104株·hm-2处理产量最高。早播(10月3日)处理的小麦,叶面积持续时间较长;播期相同时,小麦的叶面积持续时间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净同化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小麦群体生长率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其叶面积持续时间和群体生长率的相关性极显著,与净同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均以10月3日播种、密度为210×104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9.
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改善小麦群体质量,研究了不同密度下皖麦52和烟农19主要生理指标及产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19的叶面积指数在基本苗120×104株·hm-2(M1)和210×104株·hm-2(M2)下高于皖麦52,而在300×104株·hm-2(M3)和390×104株·hm-2(M4)下低于皖麦52;皖麦52和烟农19各生育期的叶绿素含量及灌浆期的各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m、qP、ETR和ΦpsI )皆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同一密度下两品种间的差异皆不显著;皖麦52和烟农19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M1和M2下,烟农19的产量高于皖麦52,分别增加了13.4%和2.4%,在M3和M4下,皖麦52的产量高于烟农19,分别增加了10.7%和1.0%;皖麦52和烟农19的经济系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两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同一密度下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小麦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 )与单茎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叶面积指数与单茎干物重呈直线负相关关系,与产量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研究得出,烟农19的高产适宜密度为基本苗120万~210万株·hm-2,皖麦52为210万~3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0.
研究枣股和枣吊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中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枣园管理以提高枣子产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统计栽培于延川县红枣主产区的24个枣树品种(系)的枣股粗度和长度,及枣股上枣吊数、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挂果数等农艺性状,结合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阐明了枣股长、枣股粗、枣股形态、枣吊长、枣吊叶片数、挂果数与枣股龄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间枣股和枣吊生长的变异大于枣股龄间。提出基于枣股龄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曲线将枣股生长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的标准;基于枣吊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与有效挂果数的相关系数,首次建立了高产枣树品种选择的综合指数;提供了丰产枣园枣股管理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