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研究手术植入超声波信标对鱼体的影响,以体长20 cm的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术缝合器进行信标植入缝合,试验设置对照组、虚假组(手术后不植入超声波信标)和信标组(手术后植入超声波信标),每组5尾鱼,在术后不同恢复时间(2 h、1 d、3 d和7 d)对试验鱼进行绝对临界游泳速度测量,同时记录试验鱼切口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手术植入超声波信标后2 h,信标组、虚假组和对照组鲫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分别为(70.53±2.32)、(73.38±2.16)、(82.09±2.90)cm/s,信标组较对照组降低了14.06%(P0.05);在手术植入信标1 d后,信标组鲫的绝对临界游泳速度恢复到(80.58±3.64)cm/s,虚假组为(79.59±1.94)cm/s,二者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 d的试验和观察中,手术植入信标不会对鱼产生致死性影响,使用手术缝合器缝合能够保持切口闭合,缝合钉保留率为95%,切口未出现感染或坏死。研究表明,信标植入鱼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关键时间为手术后2 h,而使用手术缝合器能够有效减少缝合时间,缝合效果良好,不会对植入信标的鱼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2.
食用菌菌糠替代草炭制备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双孢蘑菇菌糠和平菇菌糠为试验材料,探索应用食用菌菌糠替代草炭制备烤烟漂浮育苗基质的效果。双孢蘑菇菌糠主要成分是稻草和牛粪,平菇菌糠主要成分是棉籽壳。双孢蘑菇菌糠和平菇菌糠的电导率均较高,分别为3.72 ms/cm和2.05 ms/cm,两者未经淋洗直接配制育苗基质,烟草出苗率均低于55%,出苗后均不能正常生长;淋洗后电导率分别降至0.63 ms/cm和0.44ms/cm,配制基质的烟草出苗率显著提高,分别为77%和62%。在基质中添加1%的PGPR菌肥,播种后25 d,双孢蘑菇菌糠基质的出苗率可达到83%,与商品基质无显著性差异,成苗素质与商品基质也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其能够替代商品基质中的草炭。平菇菌糠中棉籽壳硬度大,吸水保水能力差,其基质出苗率低,不能替代草炭。  相似文献   
123.
大棚内设双层天幕。加设小拱棚。2月下旬扣大棚,3月中旬用薄膜拉天幕,同时在畦面覆盖地膜.提高地温。3月末定植时揭起地膜再用8号线架小拱棚,4月中旬气温升高时撤去小拱棚,5月下旬再撤掉天幕。  相似文献   
124.
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认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体系可分解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和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四个部分。森林经营目标取向的现实差异 ,要求政府建立起适当的协调机制 ,在保障森林经营者、部门 ,乃至全体公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 ,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目标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目标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5.
为了提高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型捕捞与管理技术,促进《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2014年10—11月在辽东湾以口虾蛄为目标渔获,进行了网目尺寸为40、50、60mm的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以及生产对照网的选择性对比试验,为确定渤海三重型刺网管理的过渡归属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各试验网具的主要渔获种类基本相同,渔获优势种为口虾蛄和花鲈,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各型刺网的口虾蛄相对重要性指数递减,而花鲈相对重要性指数则呈递增趋势。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和三重型刺网间的口虾蛄渔获量差异显著(P=0.04,P=0.66×10-6,P=0.029),口虾蛄渔获尾数占总渔获的比例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增长的趋势。相同网目尺寸条件下,未达到可捕标准的口虾蛄渔获尾数呈现出按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顺序递增的趋势,但其所占比例并无明显差别;相同型的刺网,随网目尺寸的增大未达到可捕标准口虾蛄的渔获比例递减。Gamma选择性模型曲线显示,当网目尺寸大于50mm时,单片型刺网、双重型刺网、三重型刺网的口虾蛄渔获优势体长均大于可捕标准,但是三重型刺网的渔获数量明显大于单片型刺网,且在渔业资源损害方面并无明显差别,因此,在目前渤海的口虾蛄渔业中,单片型刺网难以取代三重型刺网进行作业。  相似文献   
126.
利用青海省2个重要生态区域“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1987-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生态观测数据和1961-2004年气象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及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扩大,牧草地上生物量、高度与覆盖度下降及毒杂草大量滋生,还体现在草地优势种群演化、草群结构变化、草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功能的变化上,使得草地可利用面积减少。通过研究表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力的作用下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不良态势,最终导致天然草地退化和载畜能力下降。并揭示了草地生态不良变化的原因、机理及生态过程,气候暖干化,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促使草地生境恶化的重要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中,由于草畜季节不平衡、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人口增长以及生物因素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127.
声音在鱼类声通讯交流、定向、觅食和方法等行为中起到关键作用。综述了鱼类听觉特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鱼类听觉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内容和目的。并结合近年的研究动态,分析了鱼类听觉研究在海上环境噪声评价、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新渔具渔法开发、和鱼类健康养殖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今后鱼类听觉研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实施与管理,针对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的网目选择性,于2017年8月在黄海南部的海州湾水域进行了不同网囊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的套网法拖网试验,通过分析不同网目尺寸(40、54、60、70、90 mm)下主要渔获的逃逸率与幼鱼的释放效果,并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权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大,渔获逃逸率逐渐增加,对幼鱼的释放效果显著,从生态保护方面考虑,根据目前的资源状况,网囊网目尺寸可放大至80 mm以上;当网囊网目尺寸小于56 mm时,释放效果显著,当网目尺寸大于56 mm时,经济效益损失显著。研究表明,为了权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将56 mm作为制定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最小网目尺寸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29.
音响驯化型海洋牧场的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增殖、海洋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音响驯化有效作用范围,可以为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投放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参照T/SCSF 0009—2021《海洋牧场鱼类音响驯化技术规程》设置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音响驯化放声参数,在海洋牧场示范区通过水下播放300 Hz正弦波模拟野外音响驯化,通过测算建立水下噪声衰减模型。结果显示:水下1 m、5 m、10 m的水平衰减公式分别为TTL=1.73×10 log(r)、TTL=1.58×10 log(r)、TTL=1.70×10 log(r),水下噪声衰减为球面衰减。在海洋牧场示范区内对许氏平鲉选用参数为300 Hz、 155 dB的正弦波进行音响驯化的有效半径为500 m,音响驯化的最佳半径为250 m。  相似文献   
130.
针对轮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孔、缩松、缩孔、裂纹和夹杂缺陷进行识别检测研究。对经过预处理操作后的缺陷图像运用布谷鸟算法结合大津法的CS-Otsu算法,寻找最优阈值T以便缺陷部分与背景分割。通过提取不同类型缺陷的特征数据构建样本数据库。基于萤火虫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的GSO-BP算法优化权值及阈值,并结合构建的缺陷数据库实现对轮毂缺陷类型的检测。通过结果可知运用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正确识别率为95%,高于传统遗传算法,能够满足缺陷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