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春玉米平衡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试验表明:春玉米平衡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促进其对养分的吸收,在OPT施肥处理水平下,每形成100 kg玉米子粒吸收1.56 kg的N、0.25 kg的P2O5、0.73 kg的K2O,玉米吸收N、P、K的比例约为1∶0.16∶0.47,吸收N、P、K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在供试土壤上,N是限制高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中、微量元素目前还没有成为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72.
在宁南山区雨养条件下,以马铃薯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裸地平种、播前覆膜、早春覆膜、秋覆膜处理下2013-2015年间马铃薯产量及其全生育期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平种相比,不同覆膜时期下尤其是秋覆膜可增加马铃薯地土壤表层温度,增加幅度可高达1.0 ℃。秋覆膜处理增加了早春时期土壤温度、降低马铃薯苗期土壤日温差。不同覆膜时期尤其是秋覆膜处理下马铃薯苗期土壤贮水量增加41.5 mm,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20~60 cm土层土壤水分消耗增加;且在平水年和欠水年不同覆膜时期对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秋覆膜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可达34543 kg/hm2,增产40.8%。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达到77.5 kg/(hm2·mm),增加23.5%。相关性分析发现马铃薯产量与早春时期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显著(P<0.05)正相关,与马铃薯播种时期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综上,秋覆膜可通过提高早春时期土壤温度、土壤贮水量,促进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后土壤耗水量来增加马铃薯产量,秋覆膜是本研究区马铃薯获得高产的最佳覆膜时期。  相似文献   
73.
运用价值循环理论分析河南省不同类别森林生产的价值循环特点,探求当前情况下不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得出了对生态类森林必须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才能保障其不断扩大再生产,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才能使不同类型的森林生产实现价值的完全循环.测算出河南省当前生态类森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为360元/a.hm2.  相似文献   
74.
覆膜和密度对宁南旱地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庄薯3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覆膜对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土壤储水量、马铃薯产量构成、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明显提高0—40,40—100 cm土壤储水量,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产量(25.2%)和水分利用效率(28.0%);不论覆膜与否,适宜的马铃薯密度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趋势为6.0万株/hm2 > 7.5万株/hm2 > 4.5万株/hm2,但地膜覆盖优于裸地。因此,在宁南旱地马铃薯覆膜栽培条件下密度为6.0万株/hm2时,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消耗,同时实现马铃薯高产。  相似文献   
75.
针对宁南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养分丰缺指标法,研究氮、磷、钾肥缺素配施条件下土壤剖面水分动态分布、马铃薯产量构成、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以‘庄薯3 号’(一级种薯)为材料,在宁夏南部旱地上研究CK、NP、NP、PK、NPK施肥处理对土壤剖面储水动态、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2—2013 年马铃薯生育后期施肥处理土壤剖面含水量均低于对照,NK、NPK处理提高了盛花期—块茎生长期1 m土体储水量,同时提高了马铃薯耗水量,NK处理提高了1.1%~1.8%,NPK提高了3.2%和4.4%。与对照相比,NK和NPK处理提高了结薯个数和单株产量,进而提高马铃薯产量,其中NPK处理最高,增产率为11.7%和15.9%,其次为NK处理;施肥处理较CK水分利用效率增幅为2.9%~13.2%、2.8%~8.0%,均以NPK处理最高,其次为NK处理。宁南旱地马铃薯缺氮和缺钾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较大,氮钾以及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可提高马铃薯对土壤水分的利用能力实现马铃薯增产和水分增效。  相似文献   
76.
利用黄、蓝、白3种色板研究其对胡麻上蚜虫、蓟马、潜叶蝇3种主要要害虫的诱集效果,监测害虫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黄板和白板对蚜虫诱集力较强,蓟马未表现出对某一种颜色的特别偏好,黄板对潜叶蝇诱集力最强。在诱捕害虫虫量与田间种群动态相关性上,对于蚜虫,黄板和白板表现较好,对蓟马,黄板表现最好,对潜叶蝇,白板表现最好。分析认为,可根据害虫种类及发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颜色色板,用于胡麻地害虫种群数量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77.
为明确迷向处理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澳大利亚BioGlobal公司产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和中国科学院动物所产梨小食心虫迷向诱芯在陕西省梅县桃园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迷向丝和迷向诱芯对梨小食心虫均有明显的迷向和防治效果。迷向处理96 d后,各处理的迷向率都在90%以上,防效均在64%以上,且迷向丝和迷向诱芯不同处理间迷向和防效均无显著差异。据此建议生产上使用255条.hm-2迷向丝或450只.hm-2迷向诱芯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78.
【目的】筛选高效诱芯,研究其科学使用技术,为提高性诱剂诱捕目标害虫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09-07―09,选用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及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的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在陕西省白水县选择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苹果园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桃小食心虫2种不同诱芯的平均日诱蛾量和不同时段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有一定差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不同时段诱蛾效果表现为,试验初期桃小食心虫单一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诱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复合诱芯;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诱蛾量动态比较一致,单一诱芯的诱蛾高峰均高于复合诱芯。【结论】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都能起到诱集成虫的作用,但A诱芯能更好地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在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果园,将2种诱芯分开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9.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群落生态学中研究的中心问题,其中,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平是其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用10种不同海拔梯度草地群落探讨自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结果显示: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少;生态优势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先减少后增大;群落物种丰富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678;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7396;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与初级生产力之间趋势模拟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671、0.7287。不同的环境资源和环境异质性是形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
宁夏马铃薯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以来,宁夏马铃薯产业按照《宁夏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要求,围绕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坚持种薯繁育、淀粉加工和鲜薯外销三者并举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提高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克服各种困难,加大工作力度,使得马铃薯产业在自治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中始终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区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总产量346.32万t,平均亩产量1 332 kg,较上年度增加了127 kg/亩,增幅10.5%。其中商品薯种植面积247.52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95.2%,总产量3 246.50万t,平均亩产量1 311 kg,较上年度增产11.29%;种薯繁育面积12.48万亩,总产21.96万t,平均亩产量为1 760 kg,增产14%左右,一级种面积8万亩,平均亩产量1 800 kg,增产12%左右。另外,全区繁育原原种约1.261亿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