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5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新品种圣稻1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圣稻16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法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病性与抗逆性强等特点,2009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稻田少免耕土壤生态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少免耕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水稻少免耕技术条件下土壤管理和培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以及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研究与育种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水稻蒸煮品质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0个水稻品种进行产量和品质性状凋查的基础上,研究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探讨高产与优质重组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籼稻品种的产量性状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apparent amylose content,AAC)、胶稠度(gelconsistency,Gc)和RVA谱各特征值相关关系不显著。在粳稻中,产量性状与RVA谱各特征值的相关性大多不显著,仅PaT与有效穗数、穗长相关显著;千粒重、每穗粒数与PKV、HPV相关显著或极显著;在供试的60个籼粳品种中单株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无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具有悠久的稻作历史和优质米种植传统,“曲阜香稻”、“黄河大米”以及近年的“鱼台大米”都曾享誉省内外。如今,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民对水稻品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尤其对优质水稻品种要求更为迫切。但在急于增产增收的同时,农民对水稻品种的选择也存在着盲目性,种植的水稻品种品质良莠不齐,经济效益偏低。  相似文献   
16.
圣稻13是采用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熟期适中、米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2006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济南市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稻种植面积与产量、生产现状、产业经济分析等方面介绍了济南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济南水稻生产现面临的缺乏早熟优质抗病品种、稻田面积下降、农田基础设施较差、栽培管理技术落后、全程机械化推广较慢、稻谷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知名品牌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圣稻23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湿地农业与生态研究所(原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圣稻18为母本、阳光600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优质抗病粳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稻20180002),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210393)。圣稻23中抗稻瘟病,品质达到部颁优质2级,适宜在山东南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等地种植,也可以在东营稻区作春稻种植。本文阐述了圣稻23的选育过程和特征特性,总结了其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自育品系香稻1601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追施量对其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的影响,为探明氮肥施用量与香稻品质关系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品质下降趋势,淀粉RVA谱曲线整体下降,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均呈下降趋势,崩解值和消减值先升高后降低,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峰值黏度和冷胶黏度与大米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889和-0.843,与食味值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896和0.763。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土壤对磷素的固定与释放过程,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稻田0~20cm 和20~40cm 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动态。结果表明,0~20cm 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趋于稳定,20~40cm 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呈培养前期快速增大、后期缓慢增大的态势。长期有机物循环配施化肥显著降低了0~20cm 土壤磷吸附量,与单施化肥相比,其对土壤磷的吸附量降低幅度达20.1%;无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效果次之,单施化肥无明显效果。各施肥模式对20~40cm 土壤磷的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土壤对磷的解吸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次浸提,且随浸提次数的增多而减小。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0~20cm 土壤磷素的解吸,有机物循环利用配施化肥效果更佳,其对土壤磷的累积解吸率较单施化肥提高幅度达72.2%;单施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对磷的解吸。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对20~40cm 土壤磷的解吸特性影响不大。0~20cm 土壤对磷的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均低于20~40cm 土壤。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促进了土壤中磷素的活化,改善了磷素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