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6篇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探究了华南砂泥田土壤有机肥C/N优化下钾肥用量和基追比对烤烟生物量、钾素吸收、土壤有效钾含量及香气品质改善的影响。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3个施钾水平,K1(120.0 kg/hm~2)、K2(240.0 kg/hm~2)和K3(360.0 kg/hm~2);副处理为钾肥不同基追比:S1(7∶3)、S2(5∶5)和S3(3∶7)。结果表明:旺长期-成熟期烟叶生物量随施钾量增加而提高,而随钾追肥比例增加,烟叶生物量降低;K2和K3水平下,基追比S1处理成熟期上部烟叶钾离子含量低,但基追比S2和S3处理上部烟叶钾供应充足,表明钾肥后移有利于钾离子从下部叶向中、上部叶转移。随施钾量提高,根际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加;K2水平旺长期、现蕾期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成熟期时S3基追比处理低于基追比S1和S2处理;K3水平下,根际土壤速效钾在4个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与其他处理相比,K2水平S3处理显著增加烟叶总氮、总烟碱和蛋白质含量,改善糖碱比和氮碱比。K1水平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在不同基追比间无显著差异;而K2、K3水平下,基追比S3处理显著提高烟叶(特别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尤其是K2水平下,基追比S3处理烟叶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最优,劲头适中。综上所述,有机肥C/N优化条件下,华南砂泥田土壤钾肥推荐量为240.0 kg/hm~2,其中基肥(移栽前条施后覆膜)72.0 kg/hm~2,追肥168.0 kg/hm~2(基追比为3∶7),能够有效提高烟叶钾离子含量,并改善烟叶尤其是上部烟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肥料中添加NAM抑制剂对盐渍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添加NAM、常规施肥80%添加NAM四个处理。结果表明,添加NAM抑制剂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有效降低土壤电导率和p H值。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添加NAM处理的0~10、10~2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90. 52%、83. 6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11. 11%、122. 22%。添加NAM处理的土壤CEC值高于对照,而ESP值明显低于对照,说明NAM抑制剂可有效影响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NAM抑制剂可提高水稻对全氮、全磷、全钾养分的吸收;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常规施肥并添加NAM处理水稻增产22. 39%。肥料减施20%添加NAM处理,其产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相当,但却有更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肥料中添加NAM抑制剂可明显提高氮肥利用率,这对节约肥料用量、促进水稻增产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不同长绒棉品种的蕾铃脱落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疆6个长绒棉品种新海7号、新海3号、新海14号、新海16号、新海20号和新海21号的蕾铃脱落规律的系统调查研究表明:长绒棉蕾铃脱落率高于50;,落铃率高于落蕾率,品种之间差异明显,新海14号脱落率最高,达到65;以上.蕾铃脱落的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而且蕾铃脱落率的变化趋势与7月中下旬最高气温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6个品种不同果枝之间的脱落率变化规律相似,上部果枝蕾铃脱落率高于中下部果枝,主要是因为上部果枝的落蕾率显著的高于中下部果枝,新海16号甚至高出了35个百分点.除了新海3号和新海16号中部结铃数高于两端以外,其余4个品种结铃数皆是下部>中部>上部,即通常指的"中空"现象.从产量上看,蕾铃脱落率高的品种其最终产量偏低,相反蕾铃脱落率低的品种,最终其产量也高,总体来讲新海7号>新海20号>新海3号>新海21号>新海16号>新海14号.  相似文献   
14.
NaCl对真盐生植物囊果碱蓬硝态氮吸收亲和力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真盐生植物囊果碱蓬(Suaeda physophora Pall.) 在不同盐度和氮水平中预处理21 d后硝态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氮饥饿后,囊果碱蓬对NO-3吸收符合离子吸收动力学模型,其吸收动力学参数表现为NO-3预处理浓度增加后,高亲和力系统中Vmax增大,Km值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一致。经过低氮高盐预处理的囊果碱蓬高亲和力系统增加的幅度比经过高氮高盐预处理的囊果碱蓬高亲和力系统增加的幅度大; 对于低亲和力系统,NaCl长期胁迫对高氮预培养的囊果碱蓬的低亲和力系统吸收速率有抑制作用,而对低氮预培养的囊果碱蓬的低亲和力系统吸收速率有促进作用。结果说明,真盐生植物囊果碱蓬长期生长在低氮高盐条件下,为了适应特殊的环境条件,形成了耐盐的硝态氮吸收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抗盐机制对柽柳适应盐渍环境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0(对照),50,100,150,200 mmol/L 浓度的NaCl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短穗柽柳(Tamarix laxa Willd.)扦插苗.结果表明:根际NaCl浓度从50 mmd/L上升到200 mmol/L时,根系对Na 的排斥量从占理论吸收值的87%上升到93%.随着根际NaCl浓度的上升,体内盐分通过盐腺分泌的绝对量始终是增加的.在根际NaCl浓度为50 mmol/L时,植株的泌盐效率最高,随着根际NaCl浓度继续增加,相对分泌能力反而下降.白天吸收到植物体内的Na 有48%~53%在当天就被盐腺分泌出去.Na 总累积量随着根际NaCl浓度增加而增加,总累积与总吸收的比值在0.47~0.52之间.说明,根系拒盐是柽柳最重要的抗盐机制,而盐腺分泌的Na 量相对于柽柳植株地上部积累的Na 量而言可以达到50%.即,泌盐作用对柽柳地上部抗盐能力提供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幼叶黄化现象及其铁锌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失绿症是石灰性土壤上作物尤其是双子叶植物的普遍现象,在果树、蔬菜上已有大量报道[1-3];大田作物方面对花生、大豆、小麦、豌豆等研究较多[4-7],但是棉花大面积叶片失绿症状尚未见报道。2005年夏季调查发现,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大面积的棉田存在幼叶黄化现象,严重者叶缘带有  相似文献   
17.
18.
DYD型手术台     
我们调查收集了国内现有手术台结构和性能方面的资料,又参考国外材料,设计制造了“大畜液压多体位手术台”(DYD型手术台)。从1980年1月安装使用,经四年多的临床考验,证明性能和质量均较为理想,可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一群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或隐性感染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犬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短期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母犬流产和出血性素质等。本病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尤其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根据血清学调查,有些地区20% ̄80%的犬曾感染过钩端螺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设施菜地磷肥过量施用,以便为设施蔬菜土壤磷肥施用限量标准制定及磷肥增效调控方法建立提供数据支撑,以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并采集150个设施蔬菜温室,其中种植年限0-4年50个(样本n=50)、4-9年40个(n=40)、9年以上60个(n=60),每个样点共采集土壤剖面(0~30 cm,30~60 cm,60~90 cm)3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及微生物量磷及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剖面深度在0~30 cm,30~6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均呈现增加趋势,而微生物量磷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土壤剖面土层的加深,各年限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但种植年限9年以上设施土壤0~90 cm土壤剖面中微生物量磷约为20 mg/kg,且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多年种植后深度为30~60 cm,60~90 cm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有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种植年限0-4年,4-9年时设施土壤有效磷与微生物量磷含量显著正相关,且呈对数函数关系;而种植年限在9年以上时二者呈二项式函数关系。结果表明,集约化设施蔬菜土壤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土壤磷素累积增加,深层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呈增加的趋势,且磷素淋洗风险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