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5篇
  22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基本要求现代化封闭式猪舍无论是风扇通风,还是自然通风,都需要保温性好,能控制通风。根据猪的生产周期分成不同的猪舍,重要的是根据每个生产周期预计的猪头数规划出猪舍和圈舍的大小。繁殖周期。在断奶时,通常将母猪移入配种妊娠猪舍的群组圈栏中,他们在这里通常于断奶5~7天  相似文献   
12.
齐静  王怀中  路培祥  张威 《养猪》2007,(2):62-62
目前规模化猪场主要采取人工授精和本交的方式进行配种工作。特别是在种猪场,为了保持正常的血统关系,本交方式仍然被广泛使用,现就本交方式配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总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家禽大肝病”是目前农村养鸡较多见的鸡病。鸡群中开始流行大肝病的预兆是,有一些鸡的鸡冠和肉垂等处,显现黄色或苍白色,鸡极度疲劳懒动,甚至不肯起立,爱打瞌睡,鸡体消瘦。母鸡得此病则停止下蛋,幼鸡则兼有下痢;病鸡在数日内便会因衰弱而相继死亡。这种鸡病虽然不如鸡新城疫和禽出血性败血病那样来势凶猛,但一旦发生,便难于控制。况且患上此病的鸡,即是不死,也常出现以下三种怪病型:一是“鸡麻痹症”,其症状是:病鸡无故脚跛,甚至瘫痪,卧  相似文献   
14.
晋豆37系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晋豆11为母本,埂8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山西省晚熟组大豆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良好。介绍了晋豆37的选育过程、在山西省晚熟组大豆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并就选育过程谈了选育技术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农家肥是很好的、廉价的有机肥料,对改善土壤团粒结陶、培肥地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将农家肥肥效的保护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农村人口迁人城镇、农村社会融入城市化进程已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7.
张威  贵新 《农技服务》2004,(7):53-53
夏季是沼气池换料最理想的季节.此时沼气大换料后的第2天就能正常产气,但须撑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8.
旨在通过对舍饲育肥牦牛饲喂不同精粗比日粮,探究其对牦牛体内组织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15头平均体重130.4 kg、年龄2~3岁的健康阉牦牛,随机分为精粗比为3∶7(A组)、5∶5(B组)和7∶3(C组)3个组,每组5头。饲喂90 d。试验最后一天进行屠宰,分别取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通过酶联免疫(ELISA)技术和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牦牛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质合成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酯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脂肪酸合成酶(FASN)酶活性及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牦牛肝脏、十二指肠和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肪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酯酰辅酶A氧化酶(ACO)、肉碱酯酰辅酶A转移酶1(CPT-1)和肉碱酯酰辅酶A转移酶2(CPT-2)酶活性及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脂质合成酶与脂肪酸氧化酶的酶活性和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在肝...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的4种植物群落,即垫状植被(cushion plants,CP)、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AM)、沼泽化草甸(swamp meadow,SM)和高寒灌丛(alpine shrub,AS)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用海拔梯度形成的植被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垫状植被,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模式相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相关(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指数(U)与土壤全氮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p H和全氮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控制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高寒草甸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及时获取大田作物根区土壤含水率(Soil moisture content, SMC),实现精准灌溉,运用高光谱技术,通过连续2年(2019—2020年)田间试验采集了冬小麦拔节期不同土层深度SMC及高光谱数据,构建了3类植被指数(蓝、黄和红边面积等三边光谱参数,与冬小麦根区SMC相关性最高的任意两波段植被指数和前人研究与作物参数相关性较好的经验植被指数)并筛选与各土层深度SMC相关系数最高的植被指数,随后将筛选后的植被指数作为模型输入,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反向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 ELM)构建冬小麦拔节期不同土层深度SMC估算模型。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三边参数、任意两波段植被指数和经验植被指数在深度0~20 cm土层的SMC相关系数较20~40 cm和40~60 cm更高,在深度0~20 cm土层两波段组合构建的光谱指数与SMC的相关系数最高,均超过0.8,其中RI与SMC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851,其波长组合为6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