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6篇
  22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满足水果外观品质和质量综合分选的实际需要,可以在水果机器视觉分选机上加上称重模块。为了提高称重模块的精度,基于AD7195芯片,利用比率测量和交流激励的方法,设计出了水果分选机称重模块的调理电路。同时,详细描述了该调理电路的理论基础、硬件构成以及输出结果的软件补偿等,得到了质量与其A/D转换值之间的关系式,并对调理电路的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调理电路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且具有线性度、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满足大多数水果称重分选的要求。  相似文献   
52.
柔轮的疲劳断裂是谐波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确定柔轮中的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是柔轮研究的关键。为此,建立了农业机器人转向机构中杯形柔轮与波发生器接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得到了柔轮壳体的应力分布状况。研究表明:柔轮壳体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齿圈与波发生器的接触部位,齿圈上沿圆周方向的应力呈对称分布,在长轴和短轴处较大;此外柔轮底部的应力也较大。  相似文献   
53.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试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及其财政奖补试点.近日,我们通过深入农村一些村居,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三个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是村民议事人口问题.这是做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4.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试行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及其财政奖补试点。近日,我们通过深人农村一些村居,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三个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5.
56.
本研究采用基于视觉的评估方法,以发病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为计量指标,测定了浙江省庙山坞自然保护区内的竹种园39种(变型及变种)竹子的丛枝病的病害强度。结果表明,竹种园内5种(变型及变种)竹子严重发病,5种(变型及变种)竹子中等程度发病,16种(变型及变种)竹子轻度发病,13种(变型)竹子未发生丛枝病。  相似文献   
57.
辽南滨海黄土的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测出的粒度数据为基础,应用分形理论计算得出:七顶山马兰黄土的粒度分维值介于2.2085~2.3184之间,平均值为2.2744,相关系数为0.8835;离石黄土粒度分维值介于2.2748~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467,相关系数为0.8920。全剖面粒度分维值在2.2085~2.4237之间,平均值为2.3187,相关系数达0.88以上,粒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0.76μm~263.75μm的标度范围内)。分维值的大小对黄土的形成环境有良好的指示意义。本区马兰黄土比离石黄土的分维值低,说明马兰黄土沉积时东亚冬季风强盛,气候寒冷干燥,次生成壤作用弱,分选系数偏小,分选性比离石黄土稍好,自组织程度低,分维值偏低且变化幅度小;离石黄土沉积时夏季风较冬季风强盛,气候温暖湿润,后期的成壤改造作用强,分选较差,分选系数稍大,自组织程度高,分维值偏高且变化幅度大。经对比分析得出:粒度分维值反映的环境演变与磁化率、粒度所反映的环境演变一致。  相似文献   
58.
对杂交不亲和系6477与常规自交系87-1的BC1分离群体的遗传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材料的杂交不亲和性由1对隐性基因ga1控制.采用SSR分子标记结合BSA分群,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4染色体上,与SSR标记umc1288和umc1294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9.0和8.7 cM.  相似文献   
59.
底物添加对森林2个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鼎湖山马尾松林和季风林2个演替阶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恒温(25 ℃)培养,研究了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无机氮施入对土壤氨基糖(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动态的影响,并利用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探讨了真菌和细菌残留物在碳氮固持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间,季风林土壤氨基糖总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林,尤其在培养初期,增幅远高于马尾松林, 在培养后期,马尾松林土壤氨基糖含量下降幅度高于季风林。底物添加对不同微生物来源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影响也有所差异,以胞壁酸为代表的细菌细胞壁残留物比真菌更易受到外源物质的影响,但真菌细胞壁残留物对土壤有机质的截获和稳定作用大于细菌。真菌、细菌残留物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可以通过氨基葡萄糖和胞壁酸的比值反映,细菌在培养前期更容易利用外源物质,但随着培养时间的进行,真菌占据了主导地位。不同碳氮比的外源底物对氨基糖总量和各氨基糖单体含量的动态影响不显著。与马尾松林相比,处在演替顶级的季风林土壤易于利用活性底物,显著促进了碳氮的微生物固持和微生物残留物在土壤中的保留,这说明土壤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可以探讨土壤碳氮的耦合机制,对调节土壤碳氮的养分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辽宁省洪涝灾害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年和3年;从空间变化方面来看,根据EOF分析,辽宁省降水分布呈现整体一致性、东南-西北对称相反性、中部-两侧对称相反性。主体变化是由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洪涝灾害区主要集中在辽北、辽中、辽西北部分地区的大、中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