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1.
如何通过影响母猪的初情期来提高繁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母猪的初情期若较晚,其繁殖性能要比初情期早的差。对于大白和长白两个品种来说,如果从160日龄开始诱情,怎样控制初情期,防止繁殖性能下降?针对此方面,有一个宏观的统计数据。当母猪7个半月时,大概70%的母猪都会正常发情。实际上,如果猪场要做诱情,母猪体重在90kg以内为宜,最佳体重为80~90kg之间。初情期越早,母猪的繁殖性能就越好。一般而言,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生产中运用逐渐趋于成熟,开始被广大养殖场和养殖户所接受和应用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在我国养猪生产中的应用己十分普遍。猪人工授精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这些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养猪从业者开始探索新的人工授精技术,以期满足养猪业高速发展的需要,请与我们一起走进木期开篇文章《猪人工授精进展》,去找寻近年来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新变化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RUVBL2(RuvB-like 2)蛋白是进化上高度保守AAA+(ATPases Associated With Diverse Cellular Activities,AAA)家族成员之一,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被广泛地用于表达重组DNA蛋白。为探究猪睾丸组织的RUVBL2基因是否能够在CHO细胞中表达,本实验以猪睾丸组织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RUVBL2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IRES2-EGFP(Mammalian Expression Vectors pIRES2-EGFP)载体上,进一步转化到DH5α中,再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染到CHO细胞中,再进行荧光、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R、酶切及测序都证实了RUVBL2基因正确地插入到了载体质粒pIRES2-EGFP的多克隆位点;荧光、RT-PCR、Western blot也证实了RUVBL2基因在CHO细胞中的成功表达。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猪的pIRES2-EGFP-RUVBL2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猪睾丸组织中的RUVBL2基因能够在CHO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子宫体输精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355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和931头长大二元杂经产母猪于配种时进行子宫体深部输精。结果显示,子宫体输精的后备母猪分娩率降低2.20个百分点(P>0.05),胎均总仔下降0.39头(P>0.05);子宫体输精的经产母猪胎均总仔极显著提高0.83头(P<0.01),胎均健仔显著提高0.52头(P<0.05),繁殖效率增加至1 223头,精子使用量减少了50%。结果表明,子宫体输精技术并未能提高后备母猪的整体繁殖性能,但能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大幅度减少精子使用量。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授精与本交对引进品种母猪繁殖表现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守全  吴同山 《养猪》1999,(4):14-15
本文对某猪场杜洛克、长白、大白937头母猪采用人工授精(371头)、自然交配(566头)两种方式配种,观察其对受胎率、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交配相比,人工授精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人工授精技术可在大型养猪企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骨骼健康的评估。近年来动物肢蹄问题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养猪业。骨密度水平的测定将有助于建立养殖场动物淘汰的预警标准,及时治疗或淘汰肢蹄疾病动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场生产效益。鉴于骨密度水平可以预测肢蹄问题的发生,动物骨密度的活体测定将对动物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有很大提升。哺乳动物体内骨密度水平受胎次、妊娠、哺乳及激素的影响,哺乳动物骨密度活体测定可以及时反映动物骨骼健康状况,从而提升动物体内骨密度水平,改善动物骨骼健康状况。作者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骨密度的研究进展,包括几种常用的骨密度活体测定方法,如双能X射线吸收法、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定量超声等,骨密度与骨骼健康之间的关系,骨密度与胎次、妊娠哺乳、激素之间的关系等,旨在为动物肢蹄病治疗或淘汰建立一个预警标准,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利用年限。  相似文献   
17.
目前虽然存在一些成功的猪肉安全可追溯系统,但它们一般是由某家大型企业建立,是基于数据库的集中式管理,与涉及多阶段、跨部门和分布式的猪肉安全可追溯的现状还不完全一致.为了能够实现可追溯,各阶段的凭证需要将上下游数据进行关联,实现这种关联就是凭证管理.为此,基于信息安全技术,设计了猪肉可追溯凭证管理系统并针对农贸市场猪肉摊档销售的凭证管理系统进行实现.该系统能够实现凭证管理的一致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Composite Antimicrobial Peptiedes,CAP)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前7 d的头胎母猪108头,随机分配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母猪。分别饲喂不同饲粮:对照组为基础日粮、实验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复合抗菌肽(CAP),实验期为35d。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产仔性能、哺乳仔猪增重、哺乳仔猪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仔猪腹泻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母猪子宫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母猪发情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复合抗菌肽(CAP)能够明显提高初产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Composite Antimicorbial Peptieds,CAP)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前7 d的初产母猪108头,随机分配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复合抗菌肽(CAP)产品G180#,试验期为35 d。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在产仔性能、哺乳仔猪增重、哺乳仔猪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在仔猪腹泻率上低于对照组4.18%;在母猪子宫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6%;在母猪发情率上比对照组提高了16.67%。复合抗菌肽(CAP)能够明显提高初产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0.
对成年小熊猫日粮的采食量以及日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蛋糕77.61g、馒头96.28g、苹果456.83g和竹叶90.97g;平均每只小熊猫每天摄入粗蛋白48.28g、粗脂肪13.56g、粗纤维65.30g、灰分23.39g;总日粮的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为26.82%、粗脂肪含量为7.53%、粗纤维含量为36.28%、灰分含量为12.99%、水分含量16.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