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9篇
  3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2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水地小麦高产施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小麦产量的氮肥、磷肥、有机肥的用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的水地小麦产量形成的施肥函数模型及最佳施肥组合方案,并确定水地小麦施肥模型主因素作用效应顺序:磷肥>氮肥>有机肥.还研究了各项施肥措施间的交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52.
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为黄土丘陵区旱地麦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和减小年际间产量波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定位研究了常量化肥(B)、猪粪替代常量化肥(A_1B_1,替代20%;A_1B_2,替代30%;A_1B_3,替代40%)和羊粪替代常量化肥(A_2B_1,替代20%;A_2B_2,替代30%;A_2B_3,替代40%)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籽粒营养品质和面粉加工品质、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施常量化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籽粒容重、硬度指数、蛋白质含量和面粉沉降值,有机肥替代适量化肥可提高水分利用率。猪粪和羊粪在不同年型下对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效应有差异,其中猪粪在丰水年但生育期阶段性干旱且春季遭遇冻害年型下,可提高旱地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较羊粪配施化肥增产,且提高了水分利用率;羊粪在干旱年份但关键生育期均有降水且休闲期贮水量较高的年型下,可提高成穗数,较猪粪配施化肥增产,水分利用率也提高。有机肥替代常量化肥比例因有机肥种类而有差异,其中猪粪替代20%常量化肥最好,2年度分别较仅施常量化肥增产39.76%和2.46%,2018年度水分利用率提高4.91 kg/(hm~2·mm);羊粪替代40%常量化肥最好,2年度分别较仅施常量化肥增产18.88%和2.28%,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2.57,12.68 kg/(hm~2·mm)。本试验的2个年型下,化肥减量配施猪粪或羊粪可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改善小麦品质,同时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山西南部丘陵区雨养旱地麦田,猪粪替代20%常量化肥或羊粪替代40%常量化肥,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及提质增效的化肥减施和有机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53.
氮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实验通过四种不同施氮量的处理对冬小麦子粒产量和蛋白质 ,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临优 6号品系小麦 ,每公顷施 16 0 纯氮 ,(70 %作基肥 ,30 %作追肥 ) ,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很大提高 ,产量提高 17 15 %~ 39 19% ,蛋白质含量提高 0 93%~ 1 4 6 % ,氨基酸含量提高 31 97%~ 71 70 %。  相似文献   
54.
对5个转DREB基因小麦品系进行了田间抗逆性鉴定、产量性状研究和品质性状的检测。结果表明,转DREB基因小麦品系抗冻性增强,小麦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转DREB基因小麦品系在蛋白质品质性状和淀粉特性方面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5.
小麦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5个小麦品种单株有效分蘖数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适当的高度是小麦单株获得更多有效分蘖数的基础,而过多的有效分蘖导致不孕小穗数增加和穗粒数、单穗重降低。在高产实践中,通过控制有效分蘖来减少不孕小穗数以达到提高穗粒数和单穗重的目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孕小穗数、穗粒数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相关性较高,可以用第3个一级分蘖和第1个二级分蘖的农艺性状与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回归方程预测其单株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5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风化煤复合包裹控释肥对小麦产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植株干重及养分和土壤速效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均较不施肥(CK)和氮磷钾配施(NPK)小麦产量提高,结构改善。与NPK相比成穗数降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提高;等养分量控释肥增产6.69%~16.92%。控释肥使冬小麦中后期叶片Pn、植株干重、全N和全K含量提高;等养分量控释肥较NPK处理子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与NPK处理相比,控释肥处理土壤速效养分在冬小麦生长发育前期低、中后期高,同时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有利于小麦养分吸收与运转,使得肥料利用率提高。供试控释肥中以水玻璃控释材料包裹的控释肥(WCRF)效果最好,明显激活了土壤酶活性,使土壤养分供应充足,小麦生长发育后期叶片Pn、干重及养分含量及子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7.
为明确不同施氮措施对山西临汾地区强筋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解决区域小麦种植生产中因氮肥施用不科学而导致小麦品质和产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问题,本研究于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在临汾地区开展田间试验,以当地主栽强筋小麦品种晋麦29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计5种施氮措施,并测定了不同施氮措施下强筋小麦叶片的SPAD值、产量和品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叶片SPAD值随着氮肥基追比的上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均在基追比4∶6时呈现最大叶片SPAD值;同时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指标(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和品质指标(籽粒硬度、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清蛋白含量和球蛋白含量)也均在基追比为4∶6时呈现最大值。因此,在山西临汾地区强筋小麦种植生产中,氮肥基追比为4∶6时可提高叶片SPAD值、产量和改善品质,且效果最优,可在该区域推广应用。本研究可为优化山西临汾地区小麦施肥栽培技术,提高区域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利用效率,进而为提升小麦种植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以保障区域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8.
为探究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小麦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及施用方式,以小麦品种良星99为试验材料,在磷钾肥减量30%和常规施肥量条件下各设置3种施肥方式,以传统大水漫灌撒施肥料的方式及用量为对照(CK),研究磷钾肥减施及施用方式对产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CK)相比,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磷钾肥减施30%(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钾肥全部底施、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条件下产量提高11.33%,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21.86%、10.02%和10.23%。与传统栽培模式及微喷灌常量施肥相比,利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磷钾肥减施30%条件下,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能够提高小麦产量、成熟期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偏生产力及产投比。本研究结果为山西省南部小麦节水节肥稳产高效栽培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莲耦是一种需肥量大的水生蔬菜作物,二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在沼泽土和草甸土的莲藕。亩施5-20kgk20,亩产量分别增加149-232kg和228-302kg,净增收益232-350元和352-470元。钾肥能够明显增强莲藕的抗病性和显著改善莲藕的品质。  相似文献   
60.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是晋西南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小麦季的主要栽培模式,冬前灌水可塌实土壤、加快秸秆腐熟、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探明合理运筹越冬水对培育冬前壮苗、增加小麦产量、提高籽粒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设置4个冬小麦冬前灌水时间处理,分别为11月10日、11月25日、12月10日和12月25日,以冬小麦传统灌冬水时间(12月10日)为对照(CK),研究冬前灌水时间对冬小麦冬前群体茎数、根系、旗叶光合性能和土壤容重、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与不灌冬水的处理相比,冬前灌水可塌实耕层土壤、调节土壤容重,利于小麦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冬小麦分蘖和次生根的发生。与传统冬前灌水时间(12月10日)相比,冬水前移对小麦生长有补偿作用,使冬前总茎数、单株茎数、次生根数、根干重增加,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转化,使成穗数增加1.66%~5.37%,千粒重增加0.55%~3.03%。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播种条件下,小麦冬前灌水时间由传统昼消夜冻(12月10日)前移一个节气,即11月25日左右,主茎叶龄3叶到3叶1心的分蘖初期,可使小麦增产8.4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76%,达22.05 kg·mm~(-1)·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