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介绍了以菘蓝草甘膦筛选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携带植物表达载体pASM12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四倍体菘蓝进行叶盘法转化,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8 mg/L的草甘膦进行筛选,获得草甘膦抗性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和草甘膦抗性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表明子叶的转化频率达30%,下胚轴的转化频率达40%;对PCR阳性植株的草甘膦抗性试验表明,多数植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前作茬口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于2017-2018年在牡丹江东宁市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前茬种植烟草、大豆和玉米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14 500和17 400株/hm 2)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间同一种植密度下,与烟草茬相比,大豆茬和玉米茬的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均显著增加,且以玉米茬效果最佳;2年间在前作茬口相同时,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均显著提高;综合各指标来看,种植密度为14 500株/hm 2、前茬作物为玉米时,烤烟的株高、茎围、叶面积、均价和产值达到最大值,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最佳,建议作为适宜牡丹江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及双通道检测分析克·杀单颗粒剂。以LichrospherRp-8不锈钢柱为色谱柱 ,0.01mol/L四丁基溴化铵 (pH=3.2) +乙腈=70+30为流动相 ,双通道检测 :杀虫单检测波长为245nm,克百威检测波长为280nm。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杀虫单0.015、克百威0.0066;变异系数分别为0.79%、1.21% ;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4%、98.83%。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产品产地环境开放,生产行为不受控。因此,必需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以稻谷为例,运用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了在其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因子。确定了产地环境、田间管理、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等环节是维系稻谷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提出构建由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预警中心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及相应的纠偏程序与验证程序。通过对风险因子持续的监查、监测、评估、预警等,实现对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危害的有效管控。  相似文献   
15.
高氯酸盐是茶叶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和对外贸易构成了潜在风险,已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来源及污染现状,介绍了茶叶中高氯酸盐的分析技术,以期为开展高氯酸盐环境化学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人体健康风险及其相关安全标准等方面的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铜鱼、圆口铜鱼和长鳍吻鮈外周血细胞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鹏  王志坚  张富生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64-16966,16990
[目的]为鱼类血液学研究积累资料,同时为进一步驯养提供借鉴。[方法]对29尾铜鱼、27尾圆口铜鱼和17尾长鳍吻的尾静脉取血,常规方法每尾制作血涂片2-5张,Gimesa和Wright染液联合染色,Nikon—DXM1200数码显微摄影系统观察和拍照,ImageProplus软件随机测量各类血细胞。[结果]观察到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5种血细胞;红细胞有直接分裂现象;成红细胞有2种类型,单核细胞呈不规则球形,淋巴细胞有“大”、“小”2型。[结论]共有5种血细胞,无嗜碱和嗜酸性粒细胞;“大”、“小”2型淋巴细胞并无定量区别;各种血细胞单核细胞最少,血栓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内循环烤房对烟叶形态变化及烤后质量的影响,为内循环烤房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开放式排湿烤房(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为对照,研究内循环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形态变化及烤后质量。【结果】内循环烤房冷凝水排出速率,以42℃时最高和36℃时最低,分别为31.17 kg/h和7.5 kg/h,烘烤过程中的变黄期(36~40℃)、定色期(42~54℃)和干筋期(60℃)分别为19.1 kg/h、31.17 kg/h和11.9 kg/h。48℃末中部烟叶、54℃末中部和上部烟叶的纵向收缩率分别为9.46%、10.77%和10.58%,均大于相同温度点的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48℃末中部烟叶的横向收缩率为31.54%,大于相同温度点的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48℃末中部烟叶的横向卷曲度为57.28%,大于相同温度点的热泵烤房和燃煤烤房。内循环烤房烘烤烟叶的均价较热泵烤房提高4.22%,上等烟比例提高5.26%,中等烟和下等烟比例分别下降3.91%和2.15%;干烟耗电量减少0.1 (kW·h)/kg。【结论】内循环烤房烘烤烟叶的综合效果优于开放式排湿烤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