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5篇
  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81.
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是在稻田或可耕地周边生长的类似杂草并兼有野生稻和栽培稻特性的稻属植株或群体。迄今对杂草稻的发生和进化尚有很多的争论和假说,本研究通过水稻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以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籼粳分化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对杂草稻起源和进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亚种间和品种间特定亲本杂交组合(7个籼/粳,4个籼/籼)的后代中均可分离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其频率为籼/粳>籼/籼;籼粳交或籼籼交F2-F4代群体中产生类似杂草稻植株的频率随世代增加呈现递增趋势(F2最低为1.26%,F4最高为15.35%),这与双亲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即籼、粳亚种的遗传背景差距越大,其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杂草稻的机率越高;籼/粳交组合安山稻/9311F3代分离群体中类似杂草稻的植株以籼型为主(占52.8%);韩国粳稻品种安山稻在籼粳组合中不论作母本或父本,杂交后代都易产生类似杂草稻单株,这可能与其籼粳组分遗传异质性较高有关;粳/粳组合后代中未鉴定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预示粳稻品种间杂交可能不易产生杂草稻。本研究为杂草稻的防控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叶色突变体作为一种易于观察的性状突变,是开展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叶绿素生物合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水稻T-DNA插入细条纹叶色突变体为研究材料,通过叶片的形态鉴定、石蜡切片、叶绿素和光合速率测定,分析突变体的表型和光合特性;采用TAIL-PCR技术,定位和克隆该突变基因。结果表明:突变体苗期幼叶上呈现间断的白色细条纹,而叶鞘、叶脉表现正常,三叶期后至分蘖期叶片逐渐转绿;突变体叶色对温度变化敏感;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一种新型水稻细条纹叶色突变体。根据T-DNA插入标签,确定突变候选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上,并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克隆已获得部分cDNA序列,暂命名为fs3(t)。  相似文献   
83.
为解决我国生态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生态工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提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修建防护林灯光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对浅层液体培养与固体培养在生姜脱毒苗继代、生根及移栽过程中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浅层液体培养继代增殖系数、生根长度及株高均优于固体培养;根数、生根率在两种培养方式中没有明显差异;来源于浅层液体培养生根的生姜脱毒苗移栽成活率明显高于来源于固体培养基的脱毒苗;使用浅层液体培养节约化学药品成本66.7%以上,同时减少大量用工;据此认为,浅层液体培养更适合于脱毒生姜种苗的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85.
水稻叶片表皮毛突变体是研究单子叶植物细胞分化和水稻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T-DNA标签技术获得的水稻光叶突变体(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稳定遗传)进行田间观测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分析突变体叶片毛状体类型和分布特征;并采用DNA-Walking和RT-PCR方法定位并克隆该突变体基因,通过对该基因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突变体叶缘无毛,叶面毛状体缺失,缺失的毛状体类型主要为宏毛(即钩毛),但种子颖壳表面毛状体正常生长,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一种新型的光叶突变体;对T-DNA标签插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确定插入位点,表明突变体候选基因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c DNA序列,暂命名为GLL;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LL基因含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有702 bp,编码233个氨基酸;对GLL蛋白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有一个PEX11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表明,GLL与预测的水稻中PEX11-5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本研究为解析水稻及单子叶植物中毛状体发育分子机制和进行水稻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1贮藏特性辣椒属原产于热带的浆果,含水量高,易发生低温伤害,采后极易腐烂和败坏。辣椒采后有后熟过程,可由青绿色逐渐转为红色或黄色,由硬变软。辣椒成熟过程的呼吸高峰不明显或逐渐下降,有少量的乙烯释放或不释放乙烯。辣椒的含糖量约5%,冰点约在-0.8℃。收获后的辣椒极易失水,由此使得果梗变干,甚至果实出现干皱萎蔫,所以贮藏过程要求保湿。同时,辣椒对水分特别敏感,贮藏过程的结露,遇雨或灌溉后立即采收贮藏,在贮藏过程中可造成快速的腐烂。在正常温度(如10℃~12℃)贮藏条件下,辣椒贮藏前期腐烂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87.
以壮丽帕洛梯茎段和茎尖为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基中一律添加BA3mg/L KT1mg/L IBA0.5mg/L、蔗糖30g/L、琼脂7g/L,分别进行不同基本培养基的对比试验和添加AC与否的对比试验,得出以White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AC0.2%的诱导效果最好,茎段脱分化率为70%,且茎尖能正常萌发抽出细枝。  相似文献   
88.
选择重点组合的F1和F2代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N6+2,4-D2mg/L KT1mg/L及W14+2,4-D2mg/L KT0.5mg/L较好,分化培养基以1/2MS+KT2mg/L NAA1mg/L BA1mg/L较好。花药培养的出愈率、绿苗分化率与材料的基因型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89.
利用子房离体培养的方法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与青花菜杂种后代杂种胚的衰亡,并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杂交后代。试验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子房离体培养效果最好,获得7粒饱满种籽,其中2粒发芽,发芽率为0.29;1/2MS B5有机 IAA1.5mg/L 蔗糖50g/L为最佳的子房离体培养基,平均每个角果可得到杂种0.17粒,杂种发芽率可达66.7%;通过比较父母本和杂交后代性状,发现杂交后代的生物学性状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90.
植物青枯菌相关基因的克隆及致病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M2644为受菌体,通过基因功能互补的方法,将从野生青枯菌基因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克隆进一步克隆得到克隆pLTK15。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LTK15与突变株PM2644接合产生的接合子能完全恢复突变株PM2644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接合子上清液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接合子只能互补PM2644缺失的62.5kDa的一种胞外蛋白,经致病力测定,pLTDK15能使突变株PM2644的致病力得到部分恢复。结果表明,聚半乳糖醛酸酶和62.5kDa的胞外蛋白在青枯菌的致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