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DNA shuffling技术改造Bt基因的水稻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挑选了以cry1Ab、cry1Ac、cry9C、cry1C和cry2A等5个基因经DNA family-shuffling改造后的不同组的14个杀虫活性有显著提高的重组胁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水稻品种中花11中。各基因均获得80棵以上独立转化植株,通过对转化植株的PCR阳性检测,获得了约75%的阳性单株。Southern结果显示转化植株的拷贝数分别是1~12不等,单拷贝率为12%;Northern分析其表达量,结果显示除了很少发生基因沉默外其余单株均表达了胁基因,但是植株间表达量差异较大:随机挑选阳性植株喂食一龄的二化螟进行生测实验,与原始基因相比,14个重组反基因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临夏州海拔1 900 m以上的高寒阴湿地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早熟玉米长城12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探索了小麦—冬油菜—早熟玉米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总结出了早熟玉米长城12复种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14.
一、中药疗法:乌梅50克、白头翁40克、黄连30克、黄柏25克、秦皮20克、姜25克、红糖50克、大蒜100克。水煎去渣,候温自饮或灌服,每日1剂,连用2~3天。 二、民间验方疗法:大米200克、茶叶100克,将大米放锅内炒黄,再倒入茶叶,一同炒至黄黑色,加水1000~1500亳升,煮沸10~15分钟,取汁让猪自饮或灌服。每日1次,连用2~3次。  相似文献   
15.
1 浸烫及灼烧法 插花时,先将花枝基端放于沸水中浸烫1分钟.或置于蜡烛或酒精灯火焰上烧焦.再用医用酒精泡一下.取出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插入水养容器中,这样可防止茎组织内汁液外溢而使切口堵塞.也可防止养水变质适用于水烫的花卉有菊花.芍药、大丽花、非州菊,银边菊等;适用于火灼的有银芽柳.丁香.木香,一品红.月季等2 水中剪切法 插花时将花枝基部浸入水中剪去一段.再立即插入水养容器中.主要是避免切口  相似文献   
16.
冬季来临,盆花进入室内,盆花在室内摆设时的养护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陇油5号(原代号9801)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组配的甘蓝型三系杂交种。2000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陇油5号。1 特征特性春性,幼苗直立,浅裂叶,绿色,株型伞形,株高156.3cm,分枝部位69.3cm,第一、第二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临夏州油菜生产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临夏回族自治州油菜产业优势、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油菜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是:积极推广双低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促进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油菜观光旅游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系作为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研究玉米根系结构的遗传机制指导玉米高产育种实践。【方法】以111份玉米优异自交系为材料,于2017年在北京、陕西永寿、山西定襄和河南原阳4个环境下对玉米地下节根层数(RLN)、地下节根总条数(TRN)、地下节根角度(RA)、地下节根面积(RS)、地下节根体积(RV)和地下节根干重(RDW)等6个玉米根系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取4个环境的平均值作为6个根系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对6个相关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年代、不同类群自交系的地下节根相关性状进行差异分析。基于该群体全基因组152 352个高质量SNP标记,利用FarmCPU模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显著关联SNP位点,并在LD衰减距离范围内查找候选基因,对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富集分析。【结果】表型分析表明,6个地下节根性状均呈现正态分布,且均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均与地下节根角度和面积呈负相关,地下节根的角度、面积、体积和干重等4个性状之间相互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年代的玉米地下根系结构存在差异,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在年代的更替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地下节根角度和面积在年代更替间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根干重和根体积在各年代间无显著差异;玉米地下根系结构在类群间也存在差异,旅大红骨类群的6个地下节根性状值均高于其余类群。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26个SNP位点与地下节根层数、总条数、体积和干重性状显著关联(P<0.00001),其中11个显著关联位点定位于前人报道的根系QTL区间内,2个显著关联SNP在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中均被检测到。基于显著关联SNP位点共挖掘到177个候选基因,其中135个具有功能注释,Zm00001d037368可能为控制地下节根层数和总条数的一因多效候选基因。候选基因功能的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植物体内的代谢调节、应激反应、运输活性、催化活性、结合蛋白及细胞成分等。【结论】玉米自交系的根系结构在不同年代间和不同类群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策略挖掘控制玉米根系结构的相关遗传位点及候选基因,共检测到26个显著关联的SNP位点。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临夏州旱作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分析,提出的解决对策是:继续实行资金补助政策;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不断探讨和完善旱作农业发展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研发改良起垄覆膜机械;加快农产品综合应用技术开发;扶持地膜回收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