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张广辉 《河北农业》2019,(12):63-64
<正>今年以来,工作中发现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福利费管理和核算存在福利费超支、不按要求提取、会计核算不正确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有的地方村级福利费超支严重,导致全市、全县福利费支出总额出现负数。这些问题极易造成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不仅透支集体积累,影响集体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是影响当前农村信访稳定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为了最大程度提高磷肥的增产潜力,实现冀中南施肥减量增效,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的方法,研究了以固体磷肥全部底施为对照,不同施磷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分布和冬小麦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习惯施磷肥方式相比,水肥一体化喷施液磷肥可使20~6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提高明显;(2)减少基施固体磷肥,改为春季水肥一体化喷施液态磷肥,可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冬小麦产量;(3)磷肥施用宜底施固体(P2O5) 90 kg/hm2的基础上,春季喷施液态(P2O5) 30 kg/hm2小麦产量效果为佳。底施固体磷肥,并在春季分2次平均水肥一体化追施液体磷肥,可实现磷肥施用“下移增效”。  相似文献   
23.
采用HPLC法,检测了普洱茶的晒青毛茶原料及不同发酵阶段翻堆样中3种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杨梅素、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中槲皮素含量降低最为迅速.发酵结束后,出堆样中杨梅素含量与原料相比下降近50%,槲皮素含量下降70%,山奈酚含量下降62%.总黄酮醇苷含量也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显著(p<0.01)减少.  相似文献   
24.
大树移植是园林绿地养护过程中的一项基本作业。文章论述大树移植前的准备和处理,大树的挖掘和包扎及栽植方法,以及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措施。  相似文献   
25.
冀中南地区春季马铃薯上市时,正值全国市场空档,商品薯生产销售良好,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亩产量可达2 000公斤左右,高者可达3 000公斤,经济效益极其显著.现将冀中南春季马铃薯种植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6.
茶树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发表的文章以及对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检索结果,从茶树儿茶素类代谢相关基因、咖啡碱代谢相关基因、茶香气形成相关基因等方面介绍茶树重要功能基因分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为进一步研究冬小麦节水灌溉,明确其水分运筹规律,2014—2015年度和2015—2016年度,在冬小麦全生育期降雨量与常年相当的情况下,采取趁墒播种等技术措施,示范研究了"一水千斤"简化栽培模式。试验表明:石家庄地区近十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平均降雨量为132.4 mm,仅占平均需水量三分之一左右;不考虑0~40 cm水分活跃层的情况,40 cm以下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的下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冬小麦拔节前各土层的含水量均在萎蔫系数之上;"一水千斤"模式下全生育期冬小麦平均耗水量4404.0 m~3/hm~2,土壤平均耗水量1852.5 m~3/hm~2,全生育期耗水量与常规灌溉模式下接近;明确了冀中南地区实施"一水千斤"模式实现节水与高产相统一,冬小麦灌水量应在1200 m~3/hm~2以上,全生育总耗水量应达到4650 m~3/hm~2以上。  相似文献   
28.
为了明确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高产的适宜播量,实现产量与效益相统一,在该区域内南部(邯郸临漳)、中部(石家庄赵县)和北部(保定涿州)各设定1个试点,选择当地主栽冬小麦品种(南部区域为鲁原502,中部区域为轮选103,北部区域为农大3432)为试材,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播量设150.0、187.5、225.0、277.5和300.0 kg/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量对各试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趋势略有不同,随着播量增大,临漳试点的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呈先增多后减少趋势,穗粒数呈先减少后增多趋势,千粒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赵县试点的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呈逐渐增多趋势,穗粒数呈逐渐减少,千粒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涿州试点的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呈逐渐增多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河北山前平原区南、中部试点冬小麦均以播量为225.0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8 376.0和8 358.7 kg/hm2;北部试点冬小麦在播量为262.5 kg/hm2时产量最高,为8 163.0 kg/hm2,但与播量为225.0 kg/hm2时的产量(8 109.0 kg/hm2)相差甚小。总体来看,河北山前平原区冬小麦的适宜播量为225.0 kg/hm2。  相似文献   
29.
研究不同颜色农膜大棚对三七种苗形态、生长、生物量积累、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期探究三七种苗生长的最佳光环境,为光控技术在培育三七健壮种苗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黄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株高动态生长有促进作用;黄色农膜、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形态(如株高、冠幅、茎径、叶面积、根长)的生长发育,而绿膜则对其形态发育有相对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种苗生物量的积累,且能显著增加根质比;绿膜能显著促进叶绿素相对含量的积累。本研究发现,黄色农膜能促进三七种苗株高的生长;绿色农膜对三七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有相对的抑制作用;橙色农膜有利于三七生物量特别是根部生物量的积累,橙色农膜对三七种苗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0.
基于PCA和聚类分析的茶树F1代茶多酚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 14个红富贵×红交27的F1代单株、7个红交27×F95181 F1代单株及其亲本中各儿茶素组分含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了茶多酚在品种间杂交F1代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红富贵×红交27 F1代14个单株茶多酚的表型以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