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解小麦JY97-1×Glenlia杂种F4代贮藏蛋白的遗传现象,采用SDS-PAGE法和APAGE法分析了JY97-1×Glenlia杂种F4代100个单株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 F4代共出现20种HMW-GS组成,Glu-A1、Glu-B1、Glu-D1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8、7种不同的亚基类型.Glu-B1位点出现20、6+8、7、8等六种新类型;Glu-D1位点出现2+12、5+10、5+12等六种新的类型.优质亚基组合1,7+8,5+10的比例为13.71%.(2) Glu-B1b及Glu-B1c基因的不完全表达率达2.11%.(3)醇溶蛋白谱带变异形式有29种,每种带型的谱带数变幅在14~26之间,平均为21.38条.ω、γ、β、α区分别有22、19、7、11种变异,表明Gli-1变异最丰富.聚类结果表明,后代与母本聚为一类的类型最多,表明后代醇溶蛋白带的遗传有偏母现象.  相似文献   
62.
普通小麦与偏凸山羊草代换系的细胞学和RAPD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偏凸山羊草与普通小麦杂种后代抗白粉病种质BC5-2的遗传组成,对其进行了细胞学和RAPD鉴定。结果表明,BC5-2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PMC M)染色体构型为2n=21。经核型和C-分带分析初步证明BC5-2为偏凸山羊草的双代换系,其中一对为偏凸山羊草的2MV染色体,另一对为6MV染色体,在BC5-2中被代换的小麦染色体是1B和6A染色体。对BC5-2及其亲本进行RAPD分析,在100个随机引物中有2个引物在BC5-2中扩增出偏凸山羊草的特异DNA带,它们分别记为S2011550、S20031000,进一步证明BC5-2是一个普通小麦与偏凸山羊草的双代换系。  相似文献   
63.
以一粒小麦与野燕麦杂交后代中入选遗传性基本稳定的66个株系为材料,用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分析其株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在后代材料中麦谷亚基组成类型丰富。在Glu-A1、Glu-B1和Glu-D1几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种、6种和3种不同的亚基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频率最高,为87.88%;其次是null类型,为12.12%;在Glu-B1位点上20和7 9亚基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42.42%和34.85%,同时出现14 15优质亚基类型,另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新的亚基组合类型(6* 8*、13 19);Glu-D1位点上2 12出现频率最高,为90.91%,并出现了被世界公认的优质亚基5 10类型。入选的66个株系,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  相似文献   
64.
小麦外源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外源基因的小麦新种质是极其宝贵的育种新材料,快速、准确地鉴定小麦中的外源基因,有利于加速其在育种上的利用。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系列化标记和分子标记是检测小麦外源基因重要的遗传标记方法。本文全面论述了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系列化标记和分子标记在小麦外源基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5.
小麦杂交后代贮藏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十二烷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APAGE),分别对节燕97-1和加拿大优质面包小麦Glenlea及其杂交后代(F3)的30个株系进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和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Glenlea具有7+8、5+10亚基,节燕97-1具有1、7+9、5+10亚基,其杂交后代在1A、1B、1D3个位点上都具有多态性,共出现10种亚基类型,其中有5+12、5+10+12、7、6+8、7+8+9、20几种新亚基类。普通小麦中极其稀少的5+12亚基在此后代中占13.3%,5+10+12亚基占10%,具有优质亚基组合7+8、5+10的中50%以上。两个亲本的醇溶蛋白谱带也表现出不同带型,其杂交后代出现17种带型,在α、β、γ3个区均有较大的差异,说明杂交后代的贮藏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6.
通过十二硫酸酯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108个小麦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结果表明,材料中亚基组成丰富,检测到15种亚基和26种亚基组成。其中,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为59.3%;在Glu-B1位点上,7+8亚基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为27.8%;在Glu—D位点上,2+12亚基出现频率最高,迭68.5%,5+10亚基出现频率为17.6%。在所分析的材料中,还出现了少见的特殊亚基6^*+8^*。  相似文献   
67.
小麦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内外学者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先后开发并运用A—PAGE、SDS—PAGE、HPLC、RPHPLC、CZE等技术,按谱带迁移率的大小将醇溶蛋白分为4种,将编码醇溶蛋白亚基的基因定位于第1、6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短臂上。多数的醇溶蛋白组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少数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些醇溶蛋白的组分表现出共同遗传的特点,在杂交后代的分离中表现为一个遗传性状,由共显性等位基因控制。将高分子量谷蛋白定位于第1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长臂上,将编码亚基的基因整理分类并命名。许多研究成果被成功地应用于小麦的品质改良,培育出许多优质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8.
小麦品种(系)的抗赤霉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2000年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6份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赤霉病免疫的品种,多数品种不抗赤霉病,只有JYP-1抗赤霉病性比苏麦3号强、92R149、92R178、毕麦10号、小白冬、80(107)、黔麦14、黔麦早2号和JYP-3的抗赤霉病性与苏麦3号近似。  相似文献   
69.
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一个远缘杂交后代材料的89个株系为试材,用SDS—PAGE电泳方法鉴定分析了这些株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在后代材料中亚基组成类型极其丰富。在Glu—Al、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3,6和9种不同的亚基类型,3位点结合共出现30种组成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1亚基出现频率最高,为57.31%;在Glu—B1位点上7 8和7 9亚基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44.94%和34.83%;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丰富,其中被世界公认的优质亚基5 10出现频率最高,达38.20%,另外,还存在一些其它新的亚基组合类型。由此看来利用远缘杂交改良我国小麦品质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0.
单株选择提高小麦品系贵农001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条件下远缘杂交育成的品种(系),在较大的群体中进行某几个性状的定向选择,可以育成新需性状的小麦品种。在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组成基本纯合的小麦品种(系)中进行单株选择,能够筛选出湿面筋含量显著提高的类型和亚基组成更优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