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42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抗源累加杂交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肯贵阿1号是用抗源累加杂交的方法育成的。它是目前抗我国条锈、叶锈、秆锈和白粉病菌的主要优势小种。抗白粉病性属显性简单遗传,具有一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肯贵阿1号与感染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杂交,F_1表现抗病,F_2抗病株与感病株之比为3∶1。肯贵阿1号抗条锈、叶锈、秆锈病的遗传,初步确定为显性简单遗传。肯贵阿1号的抗三锈性和抗白粉病性容易遗传给后代,因而是一个较好的小麦新抗源。  相似文献   
72.
小麦杂交后代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9023和野二二燕4F杂交F2代株系为试材,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鉴定分析了杂交后代的高分子量(HMW)麦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在Glu-A1、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上分别检测到2、3和1种亚基类型,3位点结合共出现3种组合类型。其中,在Glu-A1位点上出现了1和N亚基,1优质亚基出现的频率高达66.7%;在Glu-B1位点上,13+16亚基出现频率最高(55.6%);Glu-D1位点上出现的全是被世界公认的优质亚基5+10。1、13+16、5+10亚基纽舍类型出现的频率最高(55.6%),该类型兼有1和5+10优质亚基。  相似文献   
73.
74.
贵农10号抗小麦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农10号是一个高产,品质优良并综合抗病的小麦新品种.我们对其抗白粉病菌4号小种的抗性基因进行了单体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抗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75.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长江流域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它不仅在流行年引起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粒中产生的毒质,人和家畜吃了会引起急性中毒,发生呕吐、腹痛、头晕等现象。所以防治小麦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产区的主要问题.多年来,我国以药剂为主进行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明优质小麦杂交后代的种子贮藏蛋白组成变化。[方法]采用SDS-PAGE分析2个亲本小麦株系一粒葡8-5-2和P5及其杂交F3株系的高分子量(HMW)谷蛋白组成,并对谷蛋白亚基评分;采用A-PAGE方法分析醇溶蛋白谱带。[结果]杂交后代株系中共出现4种HMW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优质亚基及亚基组合所占的比例较多,其中Glu-A1位点1亚基出现频率为77.8%、Glu-D1位点5+10亚基出现频率高达89.9%,杂交后代平均品质评分高达8分。A-PAGE方法分析表明,在醇溶蛋白谱带中,供试F3株系在ω区域出现3种变异,在γ、β、α3个区域变化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增加杂种后代选择的准确性和提高品质育种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7.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研究,以鉴定其含有的黑麦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特点,了解小黑麦基因组组成,为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分别以黑麦基因组DNA及pSc200和pSc250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黑麦含有21对染色体,来源于黑麦的2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出现pSc200和pSc250信号,而另外5对染色体的两端部都有该信号.以Oligo-pSc119.2-1,pSc200和pSc250探针对小黑麦进行了双色FISH分析,发现小黑麦的Oligo-pSc119.2-1信号与黑麦基本相似,而pSc200和pSc250信号与黑麦的差异较大.以黑麦基因组DNA及Oligo-pAs1-1和Oligo-pSc119.2-1为探针对小黑麦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鉴定其基因组组成为AABBRR;同时发现小黑麦染色体的一些FISH信号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小黑麦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小黑麦的DNA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78.
贵州主栽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SDS-PAGE技术对贵州省近50年来的50个主栽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并按照Payne等人的评分方法计算其Gau-1位点的品质得分。结果表明,贵州省主栽小麦品种的HMW-GS组成类型较丰富,共检测到12种亚基和16种亚基组合类型,其品质评分为5-10分,平均6.9分,其中自育品种的品质评分为5-8分,平均为6,3分,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5 10优质亚基的出现频率为17.9%;引进品种的品质评分为5-10分,平均为7.7分,5 10优质亚基的出现频率为42.9%。在50个品种中,有14个含5 10优质亚基,7个含2.亚基,2个含17 18亚基,可供优质小麦育种利用。本文还对今后贵州省小麦品质育种的策略和方法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为探明普通小麦品种贵协3号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特性,利用贵协3号与AVS杂交获得F1代和F2代群体,采用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对双亲、F1代和F2代群体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贵协3号含有1对显性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对条锈病生理小种V26(G22-14)表现出高抗病性。贵协3号在抗条锈病育种中可作为重要抗源加以利用,以进一步丰富小麦的抗病基因类型,增加基因多样性,稳定条锈菌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80.
高产抗病优质互补的品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选用大穗大粒、矮秆、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HMW-GS亚基组成为Null、7+9、5+10的贵农001,与小穗、高秆、中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亚基组成为Null、7+8、5+10的Blosky杂交,杂交F4代出现大量的性状互补和超亲类型,如主穗平均穗粒数60~80粒、千粒重48~50 g、株高65~70 cm、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的类型,超亲亚基组成类型有1、7+8、5+10;1、7+9、5+10;1、7+8+9、2+12;Null、7+9、5+10、2+12;1、7+9、5+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