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红小豆食药同源,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晋小豆7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隰县农业试验站选育而成,2011—2012年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 a平均产量为2 137.5 kg/hm~2,2015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抗旱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北部春播、南部复播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冀棉818是以W112为母本,抗单258-1为父本,经过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择,形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丰产、抗病虫等特点。阐述了冀棉818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杂交棉品种选育,利用2006~2015年近10 a的河北省棉花区域试验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影响杂交棉产量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中,皮棉产量与单铃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衣分和单株铃数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子指呈不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4个产量构成因素均对皮棉产量有一定意义,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度顺序为单铃重衣分单株铃数子指。因此,在杂交棉品种选育时,应尽力提高杂交棉的单铃重,同时重视协调与衣分和单株铃数的相互关系,从而大大提高棉花的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优质陆地棉栽培品种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降低纤维中存在的高峰度基因的拷贝数,提高发现纤维发育相关基因随机序列和稀有基因的效率,为公共数据库提供丰富的陆地棉EST资源。【方法】以优质陆地棉冀228开花后8-40 d纤维为材料,将纤维全长cDNA与Gateway供体载体pDONR222重组,构建了棉花纤维的非剪切型全长cDNA原始文库。利用均一化技术获得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进而测序获得大量的EST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对所测EST进行拼接、比对、COG功能注释和GO注释。【结果】构建了优质陆地棉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该文库初级文库库容为1.06×107,初级文库的滴度为3.56×106 cfu·mL-1,平均片段长度为1.2 kb。qRT-PCR检测均一化程度结果表明,棉花2个高峰度表达基因在该文库中的表达量均下降了1 000倍。随机选取2 384个克隆进行单向测序,获得2 169条高质量的表达标签(EST),拼接成1 745个单一基因(Unigene);同源比对分析表明,70%的Unigenes与已知功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基因进行COG功能分类结果显示,较多的COG功能分类集中在“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转化”、“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和“翻译后修饰、蛋白转移及蛋白伴侣”功能上。根据基因的GO注释结果,参与细胞构成、细胞器和膜构成的基因比例最高,参与细胞过程和新陈代谢等过程的基因比例较高,具有结合和催化功能的基因较多,这些基因可能在棉纤维发育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结论】构建了优质陆地棉栽培品种冀228纤维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经文库质量检测、均一化程度检测和随机选取克隆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文库的代表性和重组片段的完整性均达到了分离筛选目的基因的建库要求,整个文库有着很高的非冗余性。构建的cDNA文库具有既能获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很高的基因,又能挖掘出优质陆地棉冀228特有的基因或同源序列的作用,能够提高发现纤维发育相关基因随机序列和稀有基因的效率,将为公共数据库提供丰富的陆地棉EST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收获期对粳稻的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北方的粳稻引到南方稻区来种植,是提高粮食生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探索不同收获期对粳稻产量的影响,为生产实践中大面积推广粳稻、提高粮食产量打下坚实基础,特安排了本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千粒重随收割时间的延迟有适当的提高,特别是结实率表现更为明显。因此,适当推迟粳稻的收获时间,有助于其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抗除草剂2,4-D的亲本与不抗除草剂的品系配制组合,对亲本、F1和F2植株进行抗性鉴定、调查、统计,进行棉花抗除草剂2,4-D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除草剂2,4-D抗性性状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该抗除草剂性状属于质量性状遗传,便于在棉花育种中利用,抗性水平较高,能达到800mg/kg以上水平。抗除草剂性状可以在棉花常规育种和杂交种生产利用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群体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地棉优质品系0-153和大面积推广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系sGK9708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96个F6:8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4个环境中,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麦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指数、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子指、单株子棉产量及单株皮棉产量等性状均呈正态分布,且存在双向超亲分离。多环境下变异分析表明,各性状家系间及环境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除纤维伸长率外,其余各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0.75以上。共有6个家系在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性状上均超过高亲,可作为优质纤维种质。相关分析显示,有些家系可能打破了纤维品质和产量性状间的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得出,该群体各系分在了不同的组,表明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差异。该群体是进行优异纤维品质相关基础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鸡Lpin1基因组内微卫星的分布特性,采用SSR hunter软件搜索位于鸡Lpin1基因组序列内的微卫星序列,并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克隆测序的方法对位于预测的启动子区域的复合微卫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鸡Lpin1基因组内搜索到9个微卫星,其分布频率为每5.5 kb1个微卫星;对位于鸡Lpin1基因的5’侧翼区(预测的启动子区域附近)的复合微卫星(命名为CLP532)进行多态性研究,共检测到7个等位基因,其序列长度变异在25 bp.从6个鸡品种(固始鸡、河南斗鸡、卢氏鸡、白洛克、来航鸡、丝毛乌骨鸡)中检测到CLP532微卫星的6种等位基因.TFSEARCH软件预测CLP532微卫星长度的变异可引起鸡Lpin1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改变.研究结果显示,鸡Lpin1基因组内存在丰富的微卫星,CLP532微卫星具有丰富的多态,CLP532微卫星长度变异对鸡Lpin1基因的表达调控具有潜在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非生物胁迫导致棉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了深入探究棉花非生物逆境响应的分子作用机制并鉴定GhJAZ1的互作蛋白,本研究以陆地棉标准系TM-1为材料,采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了非生物胁迫诱导的陆地棉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获得的初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2×107 CFU,次级文库总克隆数为1.6×107 CFU,重组阳性率100%,酵母文库滴度为5.0×107 cells·mL-1,酵母克隆平均插入片段>1 000 bp,符合建库标准,可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筛选。以GhJAZ1为诱饵,构建pGBKT7-GhJAZ1诱饵蛋白表达载体,经毒性检测及自激活活性检测,明确了诱饵质粒在酵母系统中无毒性和自激活活性,可直接用于酵母文库筛选。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构建的非生物胁迫诱导的酵母cDNA文库,得到72个初筛阳性克隆,经测序、序列比对和酵母回转验证,获得11个与GhJAZ1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选取其中4个候选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进一步确认了GhJAZ1与候选蛋白的相互作用关系。本...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我国积极提倡开展天然林保护工程,主要因为多年来的森林乱砍乱伐导致环境开始逐渐恶化,为了有效改善环境,并发挥出林业的生态效益。森林管护工作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天然林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