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9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多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及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研究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越来越多.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新兴起来的交叉学科,已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门领域,并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科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学的诞生、发展及研究技术进行了阐述,并综述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上的研究进展,对蛋白质组学在应用研究中尚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采用大田栽培及盆栽试验两种方法,观测工程菌株UB37及野生菌株UB1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对玉米植株的固氮效果,利用公顷产量,棒三叶面积以及植株千重,全N含量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工程菌UB37的固氮效率比野生菌UB1高,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选育产量、米质和抗性相协调的香型优质水稻新品种。【方法】利用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农艺性状的互补性,以高产、高配合力的父本福恢669与香型、优质、抗病的不育系野香A杂交,结合多生态点抗性鉴定、高温逼熟后品质分析、多年多点品比试验等相结合。【结果】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株叶态协调的杂交稻品种野香优669。2019–2020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域试验,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39.8 d,比对照II优3301早熟1.1d,产量平均9 363 kg·hm-2,比对照增产2.24%,未达显著水平。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稻米品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 210 014)。野香优669聚合了来自双亲的22个有利基因,其中6个为单方携带,16个为双亲均携带。【结论】野香优669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口感佳,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是福建省农业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24.
植物种子从休眠到萌发的转变是其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的生理过程,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而SDR1(short-chain dehydrogenase/reductase 1)是调控营养信号转导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合成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获得了福恢7185、福恢653和云恢290中SDR1基因的CDS序列,比对发现其在3个不同休眠品种并无差异,但与NCBI上日本晴的基因序列相比,缺失了9个碱基,3个丙氨酸;结合qRT-PCR技术分析SDR1基因在不同休眠水稻品种种胚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种子休眠的关系,同时利用GST pull-down技术找到SDR1的1个互作蛋白,结果表明,该蛋白与休眠相关,初步表明SDR1基因可能通过与其它结构原件的互作来调控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25.
26.
水稻功米3号高抗性淀粉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性淀粉具有降低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值、减少肠机能失调及结肠癌发病率、提供能量以及防止脂肪堆积等重要生理功能。为了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中抗性淀粉含量这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本研究以高抗淀粉水稻品种籼稻(indica)功米3号和粳稻(japonica)日本晴的正、反交组合F1及其自交后代F2、F2∶3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各单株的抗性淀粉含量以分析其遗传特点。结果显示,正、反交组合的F1抗性淀粉含量及淀粉颗粒形态均表现出与相应母本相似的遗传现象,但是正、反交组合F2的抗性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而且F2∶3发生性状分离,说明这一性状受母性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功米3号/日本晴F2∶3群体的群分离体混合分析,在1号和6号染色体上分别筛选出3对和6对可能与抗性淀粉含量位点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利用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作图软件检测到3个抗性淀粉含量QTL(qRS6-1、sqRS6-2和qRS6-3),均分布在6号染色体上,其中qRS6-2和qRS6-3可解释表型变异分别为20.36%和40.13%,同时检测到1号和6号染色体之间存在着1对上位性QTLs。以上结果说明,抗性淀粉含量这一性状是由少数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以及非等位基因间互作所控制的数量性状(QTL)。以上结果为高抗性淀粉水稻育种的母本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精确定位抗性淀粉含量相关的主效基因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7.
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稻作为一种高效简约、高产经济的栽培模式,已在南方主要稻区形成较大规模。我国再生稻发展潜力大,生产方式正向机械化、轻简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过渡,而生产应用品种由高节位再生型向低节位再生型转变。本文综述了水稻再生力特性遗传、评价指标构建和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再生稻品种选育的设想与展望。  相似文献   
28.
2006~2007年在合作市那吾乡格河自然村和舟曲自然村,进行甘肃红豆草和阿尔冈金苜蓿人工草地混播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地区红豆草和苜蓿的混播不宜作为收种草地利用,但作为收草利用是一种较好的混播模式.在播种第二年混播草地干草产量达15 359kg/hm2,高出当地燕麦1.76倍,新增产值达15 773元/公顷,比当地燕麦高3.15倍;第一茬干草含粗蛋白18.12%,第二茬含粗蛋白16.39%,共增产粗蛋白2 843.51kg/hm2,是种植燕麦的2.8倍,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9.
水稻纹枯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较高水平的抗源.王子斌等~([1])研究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进行苗期鉴定会缩小品种间抗感差距.而目前对水稻纹枯病成株期的鉴定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方法,使得抗病品种的利用受到较大的限制,影响了水稻抗纹枯病育种工作的进展~([2]).  相似文献   
30.
<正>为促进"IPA1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利用"项目各任务承担单位间的交流,总结项目2014年度项目研究进展情况,讨论部署2015-2016年的研究计划,2015年4月13—14日项目组在海南陵水召开了项目的交流会和田间现场观摩会,项目首席科学家、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我院谢华安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斌研究员,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