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5篇
  9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水稻 Oryzasativ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面对自然环境中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包括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为了抵御这些不利因子,水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机制以保护植株的健康生长。多药物有毒化合物排出家族转运蛋白(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 family ,MATE family)是植物体中一类新型大家族蛋白,它们在细胞的解毒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MATE蛋白的基本特征、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以及目前在水稻抗逆作用中的研究概况,以期为水稻抗胁迫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2.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归类分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各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比较经济实效的稻瘟病控制方法是培育抗性水稻品种,传统遗传育种在提高水稻病害抗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却存在着局限性,如优质品种却感病,抗病品种产量低,育种周期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等,使得传统育种陷入了僵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通过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  相似文献   
73.
张建福  林雄 《福建稻麦科技》2014,(2):F0003-F0003
正2014年4月13—14日,"新株型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项目研究现场交流会和田间观摩会在海南省陵水县召开。农业部副部长、中农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在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斌,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钱前等的陪同下,观摩了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新品种展示、"籼型理想株型基因ipa1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种创制"的水  相似文献   
74.
2006上海国际立体花坛大赛是迄今为止在我国举行的最高水平的国际立体花坛大赛。世界花坛技艺高手云集沪上,给国人奉献了一场难得的花坛艺术盛宴。本届大赛有35个国际景点和45个国内景点,景点面积近2000平方米,主客各方总共投入资金逾4000万元。展出分三个室外展区和一个室内展  相似文献   
75.
张建福 《福建稻麦科技》2008,26(3):F0003-F0003
2008年6月13日,应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Riverside School ,California University)杨贞标教授到我院水稻研究所访问,并在水稻所作了题为“植物碳氮营养平衡的调节机理”的精彩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6.
超级稻育种实践和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5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籼稻矮化育种的兴起使稻谷的产量增加了20% ̄30%,给水稻生产带来了第一次突破性飞跃;20世纪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问世使稻谷产量在矮化育种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台阶,使稻谷单产增加了20%,水稻品种矮秆化和籼型杂交稻的三系配套是现代水稻育种史上的两个重要里程碑。本文主要论述了超级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超级稻育种研究的实践以及中国超级稻育种的前景;同时介绍了福建省超级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比如超级稻组合汕优明86,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的百亩超高产示范片,头季平均每公顷产量为12765.0kg,再生季平均每公顷产量为7101.0kg,两季合计每公顷产量达19866.0kg。其中产量最高一丘(0.068hm2)头季每公顷产量856.9kg,再生季每公顷产量达12853.5kg,两季合计每公顷产量达21570.0kg,再生季单产刷新世界记录。  相似文献   
77.
磨芋属(Amorphophallus)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磨芋(魔芋)属内野生种和栽培种共20份材料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34个随机引物扩增,有23个扩增出的产物电泳图谱较清晰,共获得266个位点(DNA片段),其中259个具有多态性。供试材料所用23个的的扩增产物都存在种间多态性。7个引物扩增出的产物中有11条DNA片段在花磨芋种内样品(系统)间也存在多态性。以RAPD标记资料计算获得的传相似系数(Jaccard相似系数,Sj)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磨芋种内系统间差异最小,Sj系数在0.97-1.00间;两份甜磨芋材料间没有差异,Sj为1.00。在已知的种间,两个栽培种花磨芋和甜魔芋间亲缘关系最近,Sj在0.83-0.85间,与另一个栽培种白魔芋间亲缘关系都较远,Sj在0.62-0.66间,栽培种与野生种间亲缘关系都较远,Sj在0.48-0.64间。在野生种中,结节磨芋与栽培种系统间关系最远,Sj在0.48-0.54间,未定名4个野生种Sj在0.64-0.89间,系统A.sp05与A.sp06关系最近,Sj为0.89,其次是A.sp01与A.sp^*,Sj为0.73。根据亲缘关系树状图,当遗传相似系数Sj在0.55-0.60之间时,20份材料刚好划分为栽培种与野生种两个类群。  相似文献   
78.
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定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摘要:用8个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系对稻瘟病抗性材料云引进行田间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引对接种的8个菌系均表现为抗病反应。用抗病材料云引和感病材料丽江新团黑谷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群体,用上述8个菌系分别对亲本、F1和F2群体进行田间注射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引对所有8个菌系的抗性均表现为单基因控制的分离特性(抗感分离比为3∶1)。利用微卫星标记将云引对四川-43菌系的抗性基因初步定位于水稻的第11号染色体上,与标记RM202的遗传距离为3.8 cM。  相似文献   
79.
采用RT-PCR技术,从水稻日本晴中扩增获得了理想株型基因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IPA)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目的片段长为1 257bp,包含完整的CDS,共编码418个氨基酸,预测表明该蛋白分子质量为42.51kD,理论等电点为9.37。将该片段连接至载体pHI,通过SmaI、SacI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HI-IPA1植物过表达载体,并将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为进一步进行籼稻理想株型基因的遗传转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
水稻质膜内在蛋白OsPIPs是细胞水分运输的关键蛋白,与多种重要物质的运输交换有关,并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挖掘水稻OsPIP1;2基因的功能和应用,本研究利用电子克隆从提取的水稻叶片RNA中成功克隆了OsPIP1;2CDS序列,将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上,构建了35S启动子驱动的OsPIP1;2过表达载体,并成功将其导入到农杆菌EHA105中。此外,为了更全面的了解OsPIP1;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本研究将不同的荧光蛋白分别融合到OsPIP1;2的N端和C端,构建了两个亚细胞定位载体。以上载体的构建,为深入了解和研究OsPIP1;2在水稻中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