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9篇
  5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育苗是多数农作物尤其是园艺作物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争取农时、增加茬口、发挥地力、提早成熟、延长供应、增加产量以及避免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一项重要的措施。近些年,穴盘育苗在欧、美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推广普及较为迅速,为我国及其他国家发展穴盘育苗提供经验做出示范。  相似文献   
12.
在隔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的张家湾乡,有一个地势偏远、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巴头沟村。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交通不便、耕地较少、产业滞后,村集体积累少,农民群众收入低,是远近闻名的贫闲村、落后村。自上丛纪90年代初开始,该村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积极培育以林苗、林药、林禽间作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历经二十几年的精心培育,建起了万亩果闻和千亩苗木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当初的不足千元跃升到万兀以上,成为全县最大的果树专业村.走出了一条发展林业经济、做强生态产业的强村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山东省奶业发展稳定,奶牛存栏、奶类产量、乳品加工量都居于全国前列。本文详细分析了近几年山东省奶业发展的现状,当前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当前奶业生产形势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还就如何促进山东省奶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比较内标定量法和外标定量法在测定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含量的差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然后分别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计算其含量。内标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优于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含量,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的定量方式获得的结果均能满足检测要求。分析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视实验室条件而使用相应的定量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11个新品系进行产量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品系间产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在1.25万株/667m2种植密度下筛选出2个优良品系较对照增产显著,分别比对照增产22.82%、15.38%。6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品系的生育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东北鼢鼠是前旗牧区主要害鼠之一,它常年地下生活,采食植物根茎,并通过挖掘活动推出大量土丘覆压草场植被,增加草场裸露面积,使土壤水分和营养流失,造成草场退化,同时推出的土丘,给机械化牧草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安豆1号是河南省安阳市农科院1999年依据"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遵从"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商豆1099中挑选变异单株进行系统选育育成的高产、稳产、广适性大豆新品种.200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豆2009004.  相似文献   
18.
运用DTOPSIS法分析安豆4号在区试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TOPSIS法对参加2008年河南省大豆区试试验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参试13个品种中,商豆14(V8)、周0002-2-1-8(V1)和安豆4号(V2)的C值最高,表明这3个品种在河南省适应性较强,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适宜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东北农林交错区土地利用景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变化特征,为区域内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等理论方法,以1991—2013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景观指数计算和模型分析,得到22a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服务价值的演变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探讨。[结果]在1991—2013年,景观指数普遍经历"V"或"Λ"型的变化过程,景观形状、多样性指数近几年不断下降,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聚集度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小,稳定性、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服务总价值经历下降后,在2013年达到524 299.55万元,林地是研究区最大景观类型,对生态服务总价值贡献率在40%以上。[结论]研究区近22a间土地利用景观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剧烈,受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