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120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83篇
  94篇
综合类   628篇
农作物   44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365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D型打结器Pro/Engineer仿真及动作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D型打结器主要部件的构成及其功能进行了描述,利用Pro/E软件对打结器各元件进行装配,并对其打结装置进行机构的运动模拟仿真.把打结器复杂的打结动作总结为4个打结阶段,最后对打结器主要机构所完成的动作及功能进行了分析,为国内设计制造D型打结器及打结器后续改进进行了前期理论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2.
以拟南芥为例,概述了高等植物果实形成脱落区的相关基因及下游分离基因,探讨各基因间的互作关系,以期为调控植物果实脱落奠定理论基础,为尽快解决农业实践问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3.
植物通过改变地上和地下器官的功能性状和养分分配响应土壤水分变化.本研究以生长两年的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分梯度(W1:田间持水量的30%;W2:田间持水量的40%;W3:田间持水量的55%;CK:田间持水量的75%),并分析了骆驼刺叶和根的主要功能性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分的减少显著降低了骆驼刺的叶、茎、刺、地上、地下生物量(P<0.05),而对根冠比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骆驼刺幼苗主要通过减小叶面积、增大比叶面积、减小根体积、增加比根长的生长策略响应水分胁迫.初步说明,骆驼刺能利用自身性状间的协同或权衡作用形成不同的适应策略.在所有水分梯度下,骆驼刺将更多的养分分配在根系中,器官间养分含量呈根>叶>茎>刺的规律;地上与地下之间的养分比值和水分变化正相关.本研究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荒漠植被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滇杨遗传改良策略初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滇杨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一种乡土树种,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杨属树种。针对目前国内滇杨遗传改良研究几为空白的现状,对其遗传改良的途径进行了系统探讨。从滇杨的资源特点及研究现状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杨树遗传改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高效、合理可行的滇杨遗传改良策略。  相似文献   
55.
运用AFLP技术估计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杂合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以毛新杨 (Populustomentosa×P .bolleana)无性系TB0 1×毛白杨 (P .tomentosa)无性系LM5 0的回交子代 12 0株随机个体为材料 ,利用扩增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AFLPs)标记技术研究毛白杨及其杂种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30对不同的AFLP引物组合能够检测到毛白杨的遗传平均杂合水平范围为 9 10 %~ 30 19% ,平均为 18 71% ;而毛新杨的遗传平均杂合范围为 1 39%~ 2 0 31% ,平均杂和水平约为 8 4 7%。因此 ,对于分离群体亲本杂合度来说 ,毛白杨平均杂合度为毛新杨的 2 2 1倍。  相似文献   
56.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预测其发展趋势对森林资源的宏观经营决策和管理十分重要。本文根据金沟岭林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混交林可变密度蓄积量BP网络模型,采用回归方程适应性检验法分别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适应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是实用的,不存在系统偏差,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森林资源进行预测是可行的,可以满足林业生产经营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7.
毛白杨无性系湿心材比例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分内25个无性系150棵单株木芯试样的湿心材比例进行测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湿心材比例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湿心材比例的无性系重复力高达0.749,受中度遗传控制,在无性系间进行可获得良好效果;湿心材比例与木质素含量及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无相关性,对这3个性状可以进行单独选择;湿心材比例与胸径之间在1%水平上呈极显著的负表型相关性和显著的负遗传相关性,可联合选择;在所研究的25个无性系中,可选择1232#无性系,它的湿心材比例较低、木质素含量较低、材色较白,且胸径较大。  相似文献   
58.
对河北、河南、山东、甘肃的4块毛白杨无性系测定林中约100个无性系进行了木材基本密度的测定,对木材基本密度在地点和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0.4363g/cm3,木材基本密度在地点和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82~0.91,属于受遗传控制较强的材性性状.对生长和材性的相关研究表明,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包括胸径、树高和材积)一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不同地点上表现为不同的正或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9.
灰花纹鹅膏菌及其生态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 Hongo的分类地位和生态习性国内一直没有详细报道.用形态解剖、HPLC和种群生态学研究方法对其研究表明日本学者Hongo对该菌的分类是正确的;它的毒素含量与欧洲的主要种毒鹅膏菌Amanita phalloides(Fr.∶Fr.)Link毒素含量相当,甚至更高.湘东湘南丘陵针栎混交林非常适宜该菌生长发育与演化.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