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C418的育成看北方杂交粳稻“水涨船高”形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北方杂交粳稻在80 年代以来的发展中,呈现与常规稻相互竞争、相互取代、相互促进的发展形势。以1997~1998 年2 a 区试结果为依据,分析了C418 恢复系育成对形成北方杂交粳稻“水涨船高”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43.
介绍了粳型恢复系C90 2 2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恢复力、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44.
观察了 2 2头哺乳仔猪 ,3日龄肌肉注射牲血素 15 0mg后 ,注射后 3~ 6 0d ,用组织学方法 ,制石腊切片 ,做PERLS铁染色[1] 和HE染色 ,观察铁在淋巴结、肝、肾、脾、肺、胰、脑、胃肠等脏器的定位和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 ,局部注射铁制剂首先经淋巴循环吸收到淋巴结内暂存 ,根据机体需要再经输出淋巴管和静脉血流运输到肺、肾、肝等脏器内贮存和释放 ,被机体利用造血 ,注射 7d内会出现一时性铁过剩。组织学观察除淋巴结作为贮存器官外 ,肺、肾、肝等器官都出现明显的铁反应 ,可证实过剩的铁经肾、肺排出体外 ,属于生理性应答  相似文献   
45.
辽02A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BT型粳型不育系,具有柱头外露率高、不育度高、配合力高、抗性好和稻米品质优等特点,于2002年9月通过辽宁省技术鉴定。所配组合辽优0201产量高、熟期早、米质优,已于200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6.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优2006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用辽20A与C2106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米质优(达国标2级)、产量高、抗稻瘟病、株型理想、穗大粒多、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47.
直立穗型粳稻恢复系C52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52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选育的直立穗型粳稻新恢复系,具有大穗、高配合力、高恢复力、高制种产量、优质、抗性较强等优点。所配组合辽优1052高产、抗病,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探讨了北方粳稻恢复系的选育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48.
介绍了近年在辽宁滨海稻区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粳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在栽培上提出建立以促进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提高结实率为中心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有: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根据不同组合类型,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科学管理水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49.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16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优2016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以辽20A与C216配组育成的中高秆、重穗、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2006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沈阳地区全生育期165d,属晚熟组合。株高117 cm,有效穗数360万/hm2左右,平均成粒数145粒/穗左右,千粒重25 g。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8.7 kg,米质较优。栽培管理应注意:适期早播早插、培育壮秧,建立理想的群体结构,合理运筹肥料,科学管理水层,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适期收割。要掌握制、繁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0.
2001年10月31日,云南省森林公安局接电话举报称:有人将出售豹皮、豹骨,希望森林公安前往查处.接报后,森林公安局领导极为重视,立即指示省森林公安刑侦队进行侦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