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19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湿地尤其是人工湿地在水环境污染处理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对其功能及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误区.针对这一现状,笔者从系统地介绍国际上关于湿地的定义以及中国湿地分布状况入手,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人工湿地尤其是稻田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在水环境氮、磷污染防治的效果,指出了目前中国在对人工湿地的认识和利用上的几个常见误区.提出应正确认识人工湿地在水环境污染净化方面的作用,不能简单地将人工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厂来使用,特别指出需要保护稻田,重视其作为人工湿地在水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养分精准管理是保证设施蔬菜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厘清设施蔬菜不同种植制度、不同蔬菜品种的农户施肥状况和土壤肥力水平,对实现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在天津、河北两地选取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超过6000 hm2的7个县,实地调查149个地块共212个设施蔬菜茬口有机肥和化肥投入、蔬菜产量等信息,并对应采集分析每个地块0~20 cm土层的有机质、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天津、河北两地同一种类、同一茬口的设施蔬菜化肥养分投入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超过40%。河北省设施菜地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6.2、287.0和 725.1 mg/kg,其中,42.1%地块的硝态氮处于高含量水平(≥100  相似文献   
23.
生姜的优质安全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既是一种重要的调味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生姜生产已经成为种植业中商品率高、见效快、经济效益好的一个优势行业,也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生姜栽培技术要求高,要想种好生姜,必须有科学技术保驾护航。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文章从选地与整地、选种与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中耕除草、灌溉与排水、培土、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角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生姜优质安全高效种植技术,以期为生姜种植推广服务。  相似文献   
24.
针对极端环境温度的特点,采用模块式野营房整体设计方案,从保温材料、采暖方式、电器件的选用、供排水材料以及低温钢材焊接工艺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极端环境温度下模块式野营房关键组成部分的设计:选用高密度高热阻值阻燃型玻璃棉作为高寒地区营房专用保温材料;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远红外碳纤维电热壁画供暖系统进行采暖;选用-60~70℃温度范围的电源插接装置;供水系统全部使用硅胶软管,排水系统全部使用钢管,外缠自动控温伴热电缆,同时最外层加装聚氨酯发泡管;优选焊材,作好焊前防护,采用合理的焊接措施,及时焊接接头进行后热保温处理.该野营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环保性、舒适性,可以为野外施工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通过对滇池流域19个点位不同土壤剖面养分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的水平垂直空间分布、养分运移流失规律和影响因子与养分含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滇池流域土壤质地以壤质黏土为主,这决定土壤养分易随地表径流或渗漏流失。其中,NO3--N的流失潜力是渗漏方式;NH4+-N和Olsen-P的流失潜力是径流和渗漏2种方式。滇池流域土壤NH4+-N、NO3--N和Olsen-P含量高,耕层(0~20 cm)土壤含量分别为124.11、342.42、109.93 mg/kg,养分含量盈余;总体而言,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0~20cm耕层土壤NH4+-N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显著高于亚表层;NO3--N在0~40 cm土壤剖面中存在2个浓度累积峰,40~60、60~80、80~100 cm土壤剖面NO3--N含量极低,接近痕量;0~40 cm土层土壤Olsen-P含量显著高于40~60、60~80、80~100 cm土层,耕层(0~20 cm)土壤Olsen-P含量高达109.93 mg/kg,已超过土壤磷素淋溶的"突变点",磷素渗漏流失的风险大。滇池流域不同点位各土层间NH4+-N、NO3--N和Olsen-P含量差异极显著;土壤pH值、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和土壤质地等指标在不同点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解释滇池流域不同点位氮磷的流失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蔬菜施肥量简便快速推荐系统APP实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PDA、触摸屏、手机、计算机等施肥专家系统所依托的载体硬件容量资源有限以及施肥技术产品用户分散,施肥推荐所需的土壤学、蔬菜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等学科领域海量数据逐个更新难度大的问题,研发蔬菜简便快速推荐施肥系统APP。【方法】以基于土壤养分系统平衡理念的蔬菜施肥量简便快速推荐模型为核心,综合应用移动通信技术、数据存储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设计了蔬菜施肥量简便快速推荐系统(SVFRS),并在iOS、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实现(APP)。【结果】技术产品在河北省(定兴县、藁城区)、天津市(西青区、武清区)等日光温室蔬菜基地示范应用,减施化肥30%以上,增产8%以上,增效15%以上;完成一次到农户地块的精准化专家施肥技术指导花费不足0.1元(0.1~0.2 M的数据流量);专家只需更新数据中心的数据就可以为用户提供新的科学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7.
轮作是长期以来在各地形成的相对固定的作物组合模式,同时也是农田养分平衡状况计算的基本单元,多年累积形成的养分盈亏则直接影响环境。在植物必需的3种大量营养元素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是磷和氮,与氮素相比,磷素循环途径则相对稳定,没有气态损失,磷的表观养分平衡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性高,且计算方便,因而本文选择磷素作为环境风险预警指示元素。为探究简易、有效的轮作环境效应预警方法,从筛选适宜预警的关键元素和环境风险产生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小农户现实国情的、基于农田地块级别的预警指标体系,并以华北两熟区5种轮作类型、38个地块的调查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该预警体系包括3级评价指标(周年磷平衡、耕层土壤质地、周年磷肥运筹)共6种预警级别并用3种色系进行标识(深绿、浅绿、浅黄、深黄、浅红、深红)。该预警方法的特点为:研究对象为整个轮作周期而非单茬作物;磷平衡既考虑周年的总量均衡(即整个轮作周期磷素投入、产出平衡状况),又考虑不同茬次间的科学分配(即磷素统筹),且二者均采用相对平衡值而非绝对平衡值,从而使得不同轮作类型之间的磷平衡可以进行统一量化和比较;土壤质地简化为沙土、壤土、黏土3种。验证结果表明,磷肥用量、运筹合理、环境友好(深绿)的地块仅占10.53%;而高环境风险(深红、浅红)的轮作地块达57.89%,即一半以上的地块目前的轮作方式存在高或极高的环境风险。该预警方法具有科学、实用、简便,所需数据容易获得的特点,可用于农户对自己地块磷流失风险进行判断,也可用于国家、区域或地方农业主管部门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时参考。  相似文献   
28.
华北麦玉轮作农田减量统筹施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当前中国土壤磷库普遍盈余情况下磷肥的合理减量措施,以华北地区典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周年磷肥利用率的概念,综合研究减量统筹施磷措施对不同土壤磷含量地块的冬小麦、夏玉米、以及周年磷肥利用效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磷土壤上,减量统筹施磷措施的周年磷肥利用率可从7%提高到16.6%,周年磷养分偏生产力从66提高到130kg/kg,磷肥农学效率从5.5提高到8.9 kg/kg;在中磷土壤上,周年磷肥利用率从11.4%提高到23.8%,周年磷养分偏生产力从57 kg/kg提高到112 kg/kg,磷肥农学效率从10.8提高到20 kg/kg。可见华北地区当前土壤普遍磷盈余情况下,减量统筹施磷可大幅提高磷肥利用效率,且保障冬小麦、夏玉米两茬作物不减产。  相似文献   
29.
以云抗10号大叶种茶芽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芽头的总灰分、可溶性糖、铁、锰以及氟元素的含量低于叶片的含量,而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粗纤维、铜、锌、茶氨酸和咖啡碱的含量高于叶片的含量,芽头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和酯型儿茶素含量低于嫩叶,高于老叶。茶梗的总灰分、水浸出物、茶多酚、铜、氟、咖啡碱、儿茶素总量均低于芽头和叶片,而粗纤维、铁和茶氨酸含量高于芽头和叶片。  相似文献   
30.
<正>以"毒姜"事件为案例,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剖析,从经济、技术、制度等角度探究"毒姜"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优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和提高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供给能力等对策建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农产品生产过程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也是解决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键。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媒体先后两次报道了"毒姜"事件。笔者从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