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麦单基因品系的研究与利用,对大麦遗传学研究和育种应用都具重要意义和价值。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邵启全教授提供,来源美国NorthDakota州立大学的50个大麦单基因品系,试验目的的为探讨在江西南昌的生态条件下,作为大麦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一九九二年冬十一月下旬播种在江西农科院旱作所试验农场。50个单基因品系,其基因型分32类,其中ert基因9种13个品系;glo基因分人d‘e等4种单基因各有1个品系;SdW基因有5个品系;corn、v基因各有4个品系;br基因有3个品系;ms、Lin基因各有2个品系;其它Vt、I…  相似文献   
12.
从游离氨基酸对于植物源食品风味品质的影响着手,将氨基酸对食物味道/气味的贡献、调控氨基酸含量的手段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概述了影响氨基酸味道的因素,包括氨基酸味觉阈值、味觉成分间的协同/抑制作用等研究结果;对游离氨基酸合成气体成分的代谢过程进行了扼要总结;分析了养分调控手段、激素喷施、田间管理措施对植物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主要进展如下:施肥、套袋、嫁接等采前措施均可通过调控鲜味、甜味、苦味氨基酸含量及游离氨基酸总量,对作物风味品质产生影响。以上措施所引起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的相关生理和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机质和粒径对中国4类典型土壤镁吸附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植物镁养分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缺镁问题突出。本研究以中国4类典型土壤样品(赤红壤、砖红壤、黄棕壤和草甸土)为供试土壤,分别选用Langmuir、Temkin及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拟合镁吸附试验,并进一步研究土壤有机质和粒径对镁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有效拟合土壤镁吸附数据;2)加有机肥的土壤镁吸附量显著高于去有机质处理,1mm粒径的土壤镁吸附量显著高于2mm粒径土样;3)草甸土的镁吸附量最高,而砖红壤的镁吸附量最低;4)土壤的最大镁吸附量qmax与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镁离子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粉粒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土壤中施加有机肥及合理改善土壤颗粒组成结构均能显著增加土壤的镁吸附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酸性土壤甜玉米种植所需的适宜石灰用量.选取福建省平和县小溪镇典型的强酸性红壤(pH=3.91),以甜5号甜玉米先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石灰用量0 g/kg(L0)、1.2 g/kg(L1.2)、2.4 g/kg(L2.4)、3.6 g/kg(L3.6)和4.8 g/kg(L4.8),研究不同石灰用量对甜玉...  相似文献   
15.
不同光皮木瓜种质资源内含物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不同种质资源光皮木瓜为试材,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光皮木瓜内含物的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光皮木瓜含水率的离散度较小,维生素C的离散度较大;含水率最大为湖北郧县78.86%,最小为河南方城74.08%,维生素C含量最大为河南方城(264.37mg·(100g)~(1)),最小为山东菏泽(150.04mg·(100g)~(1)),黄酮含量最大为陕西白河(3.23g·kg~(1)),最小为河南桐柏(2.60g·kg~(1))。光皮木瓜含水率较稳定的为湖南长沙,维生素C含量较稳定的为河南方城和河南桐柏,黄桐含量较稳定的为湖南长沙、湖北郧县等;含水率与维生素C呈极显著负相关,黄酮含量与无霜期呈显著正相关;内含物聚类分析将12个产地的光皮木瓜分为3个类群,光皮木瓜内含物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沿"秦岭-淮河"线逐渐变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淮河源生态功能区为调查区域,调查了主要林地类型的群落样地,通过设置样地调查群落结构特征、林分蓄积量和株数,分析该群落的种类组成及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部分林地郁闭度高,密度大,林木成材较差;由于大面积连片种植杨树、马尾松、板栗等,造成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是连片生长,造成病虫害传播快,防治困难;群落结构稳定,生态保存基本良好,尚未发现大面积生态破坏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磷肥投入对赤砂土各磷形态累积特征的影响,明确磷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规律及各磷形态的生物有效性,为赤砂土土壤磷素科学管理、磷肥的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edley磷分级方法,探究磷肥(P2O5)季投入0、37.5、75.0、150.0和300.0 kg/ha(对应年投入分别为0、75.0、150.0、300.0和600.0 kg/ha)对土壤各磷形态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线性加平台模型对各磷形态生物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磷肥投入的增加,与初始土壤相比,速效磷含量变化量依次为-2.71、4.95、17.81、20.72和24.96 mg/kg,有机磷占比由44.60%下降至19.24%,无机磷占比由55.40%上升至80.76%,C:Po由483.79下降至171.20;土壤每累积100 kg/ha磷素(P),Resin-P、NaHCO3-Pi、0.1M NaOH-Pi、1M HCl-P、HCl-Pi和HCl-Po含量分别增加8.9、10.1、11.6、3.9、19.1和0.2 mg/kg;甜玉米相对高产土壤速效磷临界值为10.14 mg/kg,Resin-P、NaHCO3-Pi、1M HCl-P、HCl-Pi、NaHCO3-Po与甜玉米相对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79、0.78、0.73和0.80,均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磷素累积对赤砂土无机磷影响明显,但对有机磷影响较小,累积在土壤中的磷素大量向稳定态的转化,有效性较低,而活性磷库生物有效性较高,稳定性磷库也有一定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赣大麦1号是以秘鲁引进的Lima黑大麦为母本,舟麦2号(81-C1)为父本,进行二棱大麦亚种间杂交,采用系谱法经过12年选育而成.赣大麦1号系春性,属二棱皮大麦,幼苗直立型,叶色浓绿,生长势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6~100cm,穗和芒、籽粒品质极佳,并富含硒成份,麦芽品质极优,是研制生产名啤酒和开发系列特色营养保健品、饮品、麦片、咖啡、大麦茶等优异的特种新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福建省诏安县设施甜椒种植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并评价土壤养分肥力现状,为建立诏安县设施甜椒合理施肥模式和土壤养分肥力评价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以土壤调查的方式,采集诏安县设施甜椒主要种植区0~20 cm、20~40 cm两个层次的土壤样本共234个,测试分析大量和中微量元素的养分含量,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为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诏安县设施甜椒主要种植区的土壤肥力质量现状。【结果】诏安县设施甜椒主要种植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为丰富,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下层(20~40 cm)。表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分别是:有机质18.5 g/kg、碱解氮112.0 mg/kg、速效磷96.3 mg/kg、速效钾248.2 mg/kg、有效钙1 224.4 mg/kg、有效镁105.7 mg/kg、有效铁294.1 mg/kg、有效锰30.8 mg/kg、有效铜2.0 mg/kg、有效锌9.1 mg/kg。不同乡镇表层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钙、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均较丰富,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镁含量较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乡镇间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依次为:金星乡、梅岭镇、白洋乡、桥东镇、深桥镇、梅州乡、四都镇和西潭镇。【结论】诏安县设施甜椒主产区土壤养分分布不均衡,生产上应适当提高有机肥用量,合理增施镁肥,通过土壤养分综合管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H2O2/NaOH对玉米秸秆(RCS)进行改性来制备可吸附石油的生物质吸附剂(HNCS)。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不同改性时间的HNCS吸油量,发现改性14h的吸油量最大,达14.08g·g-1,而改性前RCS仅为4.33g·g-1,改性使得吸油量提高了325%,且吸油速率更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孔隙度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改性前后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采用洗涤剂法和硫酸法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改性后的HNCS表面更加粗糙,且出现大量的吸附孔隙,比表面积为7.14m·2g-1,表面亲水性官能团减少,纤维素含量增加而木质素含量减少。这说明吸油量和吸油速率受到吸附剂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隙/间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