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0篇
  19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L·h^-1、萃取时间1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相似文献   
42.
蛋白酶法结合Sevag法对金柑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研究不同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对金柑粗多糖脱蛋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柑粗多糖酶法脱蛋白最佳工艺条件是:木瓜蛋白酶添加量120 U/mL、酶解时间80 min和酶解温度40 ℃;在此条件下,蛋白质脱除率为75.88%,多糖的损失率为5.45%;再用Sevag试剂处理3次,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分别为85.18%和14.16%。  相似文献   
43.
周口地区大叶黄杨白粉病菌的鉴定和进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周口地区的大叶黄杨白粉病菌进行了显微形态、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病菌分生孢子呈圆柱形或椭圆形,无支链;ITS序列与来自日本和阿根廷的Erysipheeuonymi-japonici的ITS序列聚在一个进化枝上。表明来自河南周口地区的白粉病属于E.euonymi-japonici,与日本和阿根廷的E.euonymi-japonici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44.
网络舆情错综复杂,现有的手工方式已无法满足互联网舆情实时监测与分析的要求,构建网络舆情监测信息系统是及时了解民意、掌握热点、发现与化解社会问题的必由之路;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就是运用信息自动发现与搜集、智能识别与处理等多种技术,能够满足指定主题自动发现与跟踪、舆情统计分析与热点趋势预测、正面言论回复与积极舆论引导等功能要求,是网络信息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5.
通过试验探讨了不同温度、pH和湿度处理对百脉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和湿度处理对百脉根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影响。百脉根种子在24℃左右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4%和24.0;pH为6时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64%和24.7;当湿度为40%时,百脉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最高,分别为72%和25.0。  相似文献   
46.
对宁夏中部干旱带压砂西瓜田杂草进行系统调查,计算该区域压砂地37种常见杂草的重要值,研究10种主要杂草的消长动态,并计测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蒺藜、打碗花、银灰旋花、碱蓬、刺蓬、灰绿藜、地梢瓜、山苦荬、地锦草、狗尾草等杂草的实际生态位宽度值均在0.5以上,它们是该地区草坪的主要杂草。这10种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大,说明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7.
乌蒙山区线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在乌蒙山区线椒栽培的生产地、品种的选择及其培育壮苗和田间水肥、病虫害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48.
柚子皮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柚子皮为试验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从柚子皮中提取总黄酮,研究柚子皮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为90℃的情况下,提取时间2 h,乙醇浓度50%,稀释倍数20倍时总黄酮提取率最高,达0.607%。  相似文献   
49.
[目的]筛选对葡萄霜霉病防效最佳的生物药剂。[方法]选择0.3%丁子香酚、0.3%苦参碱、10%多抗霉素等9种生物药剂开展葡萄霜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供试药剂对孢子囊萌发抑制效果最好的是0.3%苦参碱,其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2.183 4和0.546 4 mg/L,其次是0.3%丁子香酚;而在葡萄霜霉病预防和治疗的毒力测定中,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的药剂是0.3%丁子香酚,其次药剂效果较好的为0.3%苦参碱。[结论] 0.3%丁子香酚和0.3%苦参碱可作为生物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50.
为筛选防治莲藕莲缢管蚜的理想药剂,比较研究了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的杀虫活性、田间防效、作物安全性和残留。结果表明,啶虫脒对莲缢管蚜3日龄蚜虫的LC50为0.09mg/L,毒力显著高于吡虫啉和吡蚜酮(LC50值分别为0.26mg/L和1.0mg/L)。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和山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在15g/hm2以上有效使用剂量时,药后7d对莲藕莲缢管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在稀释250倍及以下剂量时拌种或茎叶喷雾对莲藕植株生长均无药害。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2.5~5.9d;啶虫脒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7.4~9.5d;吡蚜酮在莲叶上的半衰期为0.8~1.3d。吡虫啉、啶虫脒和吡蚜酮防治莲藕莲缢管蚜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