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本研究以引进并在新疆连续获得超高产的大豆品种吉育86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新大豆23号为对照,通过对两个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叶生产力以及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旨在分析吉育86在新疆超高产表现中的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性状,以期为建立吉育86在新疆超高产表现及高产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初花期后,吉育86根系生物量逐渐高于新大豆23号;整个生育期,吉育86花荚生物量相对较高;完熟期,吉育86荚果干物质量较新大豆23号显著高16.7%。(2)两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净同化量均在鼓粒期达到峰值,此时新大豆23号叶面积指数较吉育86高80%;鼓粒期后,吉育86净同化量和叶生产力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3)吉育86株高与节数合理,分枝较少,株型相对紧凑,群体优势较为明显。(4)吉育86的单粒重、百粒重、收获株数显著(P<0.05)高于新大豆23号。综上所述,吉育86株型结构合理,群体优势明显,叶面积指数适宜,光合产物利用率较高,有利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向籽粒转移,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组合设计,氮、磷、钾分别为1个因素,设7个处理,研究探讨了氮、磷、钾对籽瓜生长、生理参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籽瓜产量影响显著,钾肥对籽瓜产量影响不显著。该试验条件下,氮、磷、钾的最佳组合是N 90kg/hm2、P2O5150kg/hm2、K2O120kg/hm2。低氮和中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高氮处理。中等磷、钾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高于高、低磷处理和高、低钾处理。除磷、钾对10粒宽,钾对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外,氮、磷、钾对籽瓜各经济性状影响显著。在全生育期内,低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和中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LAI和群体总光合势较高,中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光合生产率较低(高)氮中磷中钾组合处理的高。不同生育期,磷、钾对籽瓜光合生产率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新疆大豆生产以高水肥、高密度为特点,通过化学调控技术合理调节大豆生长,可促进大豆稳健生长,增加荚数、粒数和粒重,确保大豆优质高产。生产上常用的生长调节剂为多效唑,但多效唑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正常用量下的残留也会影响下茬作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对伊大豆1号产量及生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4日前播种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小,6月14~25日播种产量有所下降,但均达到了2 250 kg/hm2。另外,播期对大豆生育期影响较大,6月4日前播种的大豆生育期在95 d左右,6月9~25日播种的大豆生育期在91~92 d。  相似文献   
15.
新大豆一号鼓粒后期灌浆积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在新疆特定的生态条件下新大豆一号鼓粒后期灌浆积累情况,为新疆大豆育种及栽培提供依据,本文于新大豆一号鼓粒后期,每隔1周取相同部位、相同粒数的荚20个,分别称取豆荚、豆粒以及荚皮的鲜重,将其放入烘箱120℃杀青30 min,于80℃烘干至恒重,记录豆荚、荚皮以及豆粒的烘干重。结果表明,豆粒鲜重总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水分减少是此时豆粒鲜重减少的主要原因。豆粒干物质积累呈现增加到一定程度再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8个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联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新疆属于大陆性气候,绿洲灌溉农业,目前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发展新疆大豆生产极为重要.大豆产量性状是由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多个性状构成.同时产量性状又是一个综合性状,受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诸多因素影响.研究新疆大豆主栽品种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关系,为新疆大豆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通过在新疆北部种植的8个主栽品种2010年在石河子地区的种植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新疆北部8个主栽品种产量与产量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大豆产量与主要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次序为:百粒重>单株粒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株高.该结果对大豆育种目标的制定、品种改良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疆大豆复种现状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从麦收后光热资源的生态条件、复种大豆的种植区域、复种主要应用的大豆品种(系)、种植规模、产量情况以及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北疆大豆复种的现状,提出复种大豆要重视前茬小麦的管理,合理促控,适时早收,进而从复播大豆的生育特点、品种选择、播种前后的准备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阐明了复种大豆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是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盐胁迫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非 生物胁迫因素。耐盐基因的挖掘对培育大豆耐盐品种至关重要。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通过正向遗传学获得的大豆 耐盐相关数量性状位点或基因,如萌发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CDF1(Glyma.08g102000)、2个出苗期QTL(分别位于6 号和14号染色体);苗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SALT3(Glyma03g32900)以及位于G连锁群的QTL。随着对大豆耐盐性 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大豆萌发期、出苗期、苗期的耐盐性无直接相关性。另一方面总结了通过反向遗传学途 径获得的参与离子运输、转录调控等耐盐性基因,以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转入外源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 展,期望为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7月10日起,由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研究室副研究员张恒斌、助理研究员曾凯与内地专家一行前往喀什地区泽普县、三师图木舒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及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农业推广站,开展了麦后复播技术推广及果林间作大豆生产调查,并与当地科技管理人员就麦后复播及林下套种进行了交流和探讨。7月18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大豆科技服务团队研究员战勇等一行4人赴伊犁地区  相似文献   
20.
植物基因组研究已经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的新阶段,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已转向对多基因的高通量、大规模和批量分析,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相继建立。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本文概述了植物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如基因序列比对、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反向遗传学方法等及在大豆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主要技术如表达序列标签(EST)、基因表达连续分析法(SAGE)、cDNA微阵列、Tilling技术、RNA干涉技术(RNAi)等及在大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基因组研究相关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