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6篇
  6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干旱胁迫条件下夏大豆荚而不实发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模拟旱境条件下,大豆各生育时期空秕荚率都有所增加,产量显著降低,其中以结荚至鼓粒期最为严重。干旱胁迫可使植株水势下降,光合作用减弱、有益酶类活性降低,根系发育及养分吸收受阻,严重抑制植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豫东平原夏玉米病虫害综合化学防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为试材,选用8种药剂,设置10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1%寡糖?噻?氟虫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抽雄期喷施,玉米螟虫防效为90.35%~93.96%,蚜虫防效为91.82%~92.72%,均显著高于单独喷施。抽雄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戊唑?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对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抽雄期喷药,对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的防效,18.7%丙环?嘧菌酯分别为83.36%、76.51%、78.93%;75%戊唑?嘧菌酯分别为79.25%、75.76%、83.81%;75%肟菌?戊唑醇分别为76.32%、82.83%、74.51%。不同药剂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产。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75%戊唑?嘧菌酯比与对照增产21.77%,比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增产7.94%,比单独种子包衣增产13.83%,比单独喷洒14%氯虫?高氯氟增产13.45%,比单独喷洒18.7%丙环?嘧菌酯11.54%。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采取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施杀虫防病农药相结合综合防控病虫害。  相似文献   
13.
豫东平原花生高产栽培农艺农机配套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豫东平原花生高产栽培农艺农机配套现状,提出了花生高产栽培产地环境与质量安全控制要求,规范了施肥整地、土壤处理、品种选用、种子处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精细播种、化学除草、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和农艺农机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4.
摘 要:为了探讨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路线,选用4个主导品种,采取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相结合,对项目组夏玉米超高产攻关田及农户高产田进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调查,划分为3个产量水平,进行产量构成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水平从10500~12000 kg/hm2提高至12000~13500 kg/hm2,收获穗数增加7736.25穗/hm2,增加了10.69%;产量增加1343.4 kg/hm2,增加了11.97%。产量水平由12000~13500 kg/hm2提高至13500 kg/hm2以上,收获穗数增加6333.75穗/hm2,增加了7.91%;产量增加1482.6 kg/hm2,增加了11.80%。直接通径系数,穗数(X1)为0.8146,穗粒数(X2)为0.1233,千粒重(X3)为0.1275,表明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超高产栽培,应通过增加种植密度进一步提高产量。‘中单909’、‘登海605’、‘登海618’、‘郑单958’等品种,豫东平原夏玉米实现13500 kg/hm2以上的产量,种植密度为87000~91500株/hm2,收获穗数为84000~88500穗/hm2、穗粒数480~485粒、千粒重330~340 g。 关键词:夏玉米;超高产;栽培;通径分析;技术路线;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优选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绿洲水资源一生态环境一经济社会耦合系统互动关系的分析和对该耦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利用模糊优选模型将多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单一指标,采用描述复杂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结合且末绿洲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际情况,研究且末Ⅸ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综合对且末绿洲2003-2007年的水资源系统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且末绿洲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水平有上升的趋势,2007年且末绿洲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0.239 5为5 a最高,但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度还比较低,且水资源丰富尚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提升空间.研究成果可为且末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豫东平原夏玉米种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1986~1989年较系统的试验研究资料,论述了提高夏玉米制种产量及种子质量的10项技术措施,为平原区夏玉米制种提供了技术指标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豫东平原夏大豆产区,应用784-1、烯效唑、增产灵、亚硫酸氢钠、ABT生根粉5号和三十烷醇等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夏大豆增产216.0~486.0kg/hm2,平均增产幅度为15.6%;三十烷醇、亚硫酸氢钠、784-1和ABT生根粉5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又以三十烷醇的增产幅度最大达21.1%.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增产的生理生态效应有:减轻单株空荚发生率;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增强大豆根部酶的活性,提高固氮量;促进大豆光合作用;减轻迎茬的危害;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协调产量构成因素.夏大豆应用调节剂的适宜品种及其使用浓度分别为三十烷醇0.5mg/kg、784~1200mg/kg和ABT生根粉5号5mg/kg;于播前拌种或在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洒,均是夏大豆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豆荚而不实发生机理及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大豆荚而不实是阻碍黄淮平原生态类型区大豆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10多年研究,基本弄清了该症发生的机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在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其结果是:大豆荚而不实大致可分为矮缩、徒长和中间三种类型,这主要是一种因土壤缺硼而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据相关分析,土壤有效硼含量与大豆单株空秕荚率呈显著负相关(r=-0.4628*),籽粒含硼量与单株空秕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7597**),无论何种质地的土壤,其有效硼含量与籽粒含硼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295**)。发生荚而不实的环境因素有土壤缺硼、迎茬栽培、施肥不当、气候条件和品种原因等。其主要防治措施为增施硼肥、合理轮作倒茬、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优化施肥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迎茬夏大豆荚而不实发生规律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黄淮平原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下,夏大豆迎茬1~4年,单株空荚发生率增加8.8~35.3个百分点;大豆减产12.1%~44.9%;迎茬年限与单株空荚发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95※※;单株空荚发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45**。夏大豆迎茬每增加1年,单株空荚发生率约增加8.8%;单株空荚率每增加1%,大豆约减产43.6kg/hm2。迎茬造成大豆荚而不实和减产的生理生态效应为:株高降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及粒重减少,百粒重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不良变化,根腐病、霜霉病及灰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土壤速效性磷、钾、硼等大量、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明显亏缺;根系生长受阻,根系活力下降。预防迎茬大豆荚而不实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倒茬;选用耐迎茬商豆1099等优良大豆品种;氮磷钾硼肥平衡施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20.
在黄淮平原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下,夏大豆迎茬1 ̄4年,单株空荚发生率增加8.8 ̄35.3个百分点;大豆减产12.1% ̄44.9%;迎茬年限与单株空荚发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95**;单株空荚发生率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945**。夏大豆迎茬每增加1年,单株空荚发生率约增加8.8%;单株空荚率每增加1%,大豆约减产43.6kg/hm2。迎茬造成大豆荚而不实和减产的生理生态效应为:株高降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及粒重减少,百粒重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不良变化,根腐病、霜霉病及灰斑病等真菌性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土壤速效性磷、钾、硼等大量、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明显亏缺;根系生长受阻,根系活力下降。预防迎茬大豆荚而不实的措施有:合理轮作倒茬;选用耐迎茬商豆1099等优良大豆品种;氮磷钾硼肥平衡施用;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