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58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47篇
  53篇
综合类   331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123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51.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达到46.9亿美元,首次名列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水产品在大量出口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仅2001年至2002年下半年,欧盟委员会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造成国内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损失近6亿  相似文献   
52.
杂种致死是一种生殖隔离类型,致死材料的鉴定及遗传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杂种致死的遗传机制,还可以为致死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奠定基础。利用已知携带杂种致死基因的甘蓝自交系09-211、09-222、10-260和其他自交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为试材,鉴定携带致死基因的新材料,并对甘蓝杂种致死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1-204和11-176是2个新的甘蓝致死材料;11-176与09-222及10-260具有遗传等效性,而11-204与09-211具有遗传等效性;甘蓝杂种致死性状是由2个显性基因互补控制的,其中1个致死基因来自09-211或11-204,另1个致死基因来自09-222或10-260或11-176,其遗传模式符合Dobzhansky-Muller(DM)模式。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类、分布及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水稻螟虫种群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三化螟在水稻稻区普遍发生,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呈上升趋势,在部分稻区上升为优势种群,并对螟虫种群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
目的竹材变色现象普遍发生,但针对其这一特质的功能性开发仍然不足。利用竹材易发生生物变色的特性,可以诱导灰黄青霉侵染毛竹来实现竹材的生物染色。方法通过真菌培养、接种与侵染、灭菌干燥等步骤制备得到灰黄青霉侵染后的毛竹;通过SEM、ATR-FTIR、表面色差测试、表面接触角测试、表面粗糙度测试、质量损失率测试、24 h吸水率测试和力学强度测试来分析灰黄青霉侵染行为对毛竹的微观形貌、化学组分、表面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灰黄青霉分泌的红褐色渗出液累积并渗透附着于竹材表层;灰黄青霉菌丝由维管束中的导管进入毛竹内部蔓延生长,并在毛竹内部产生色素;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和半纤维素的轻微降解主要发生在侵染前期;侵染行为使毛竹表面色差值不断增大,色调逐渐转变为暗红,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表面接触角变小,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侵染行为对毛竹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质量损失率略有升高,24 h吸水率下降,力学性能的下降主要发生在侵染的10 ~ 20 d。结论证明了竹材生物染色在不严重影响竹材性能的同时能取得较好的染色效果,为竹材生物染色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埋地钢管外防腐层腐蚀检测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埋地钢管外防腐层破损点定位检测的三种方法,即管道电流衰减法(PCM)、电位梯度检测法和瞬变电磁法(TEM),这些方法是在管道不开挖情况下进行检测的,管道电流衰减法可评价管道防腐层的总体状况,电位梯度检测法可对管道破损点进行精确定位,瞬变电磁法则可给出管体蚀失量,关对管体性能做出评价。通过实例分析了这三种方法检测管道的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56.
结球甘蓝抗寒性配合力分析及优良抗寒组合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自交分离和抗寒性鉴定,选育出经济性状优良的结球甘蓝抗寒自交系逾30份,以其中6份抗寒性有一定差异的自交系为试材,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进行甘蓝抗寒性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甘蓝抗寒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随着寒害程度的增加其加性效应所占比重增加|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总遗传方差中所占比重较大,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的均方比大于7,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在甘蓝抗寒育种中应重视早期世代的选择。结合配合力测定结果及田间经济性状调查结果,初步明确两个优良抗寒越冬甘蓝新组合。  相似文献   
57.
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喀斯特山区因其耕地资源特殊性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尤为突出,厘清其演变规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贵州省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核密度、Lorenz曲线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18年共5期耕地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进行深度探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西北多、东南少",空间非均衡分布,省会周围、生态脆弱敏感区及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耕地总量较少;耕地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类区域自然条件比较相似,低-低聚类区域大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或其他生态敏感脆弱区;时间尺度上耕地总量和密度均在2005年出现递减拐点,2000-2018年以地类转出为主,主要流向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程度随时间推移愈加强烈,到末期稍减;空间尺度上各期耕地增减都较为均衡,面积的减少量稳定,增加量则由高值骤降至低值,并在低值处趋于稳定;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贵州省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人口、GDP,次要因子为路网密度、平均坡度,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盐碱地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盐碱地改良利用是我国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总结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盐碱地的改良技术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笔者用麻子叶煎剂治疗猪顽固性腹泻36例,治愈35例。  相似文献   
6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农民增收.本质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笔者认为,以诚信社会建设为工作主线.精心打造“政府主动、企业带动、金融推动”“诚信三马车”.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兴业富民、助民增收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经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贫困丘陵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