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水稻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水稻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研究长期不同施磷模式对水稻锌的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为通过合理施肥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依托22年的黄壤(水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其中7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偏施氮肥(N)、偏施氮钾肥(NK)、平衡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1/2NP(0.5MNP)、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CK、N、NK处理不施磷,NPK、M、0.5MNP处理施磷量依次为P_2O_5 82.5、79.4、81.0 kg·hm~(-2),MNPK施磷量为P_2O_5 161.9 kg·hm~(-2)。于水稻分蘖期、开花期及成熟期,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比较各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植株锌含量及其锌积累和转运特征差异。水稻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效锌含量基本表现为MNPK≥M0.5MNPNPK≥CKN,NK,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与NPK处理成熟期植株相比,CK、N、NK处理茎叶和籽粒锌含量分别提高了-2.0%~44.0%和15.7%~46.7%,MNPK处理茎叶和籽粒锌含量分别降低了22.0%~38.7%和12.0%~19.8%,M和0.5MNP处理籽粒锌含量提高了6.4%~14.4%;各处理成熟期茎叶和籽粒P/Zn分别为6.2~67.2和62.2~225.2,均以CK、N、NK处理最低,MNPK处理最高;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植株锌积累量无显著差异,锌转运量及其贡献率均以M处理最高,NPK和N处理最低,花后锌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则相反。相关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茎叶和籽粒锌含量与磷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锌含量主要与有机肥施用量有关,而水稻茎叶和籽粒锌含量则主要受磷肥施用量影响。综上,长期不施磷可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但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长期高量施磷可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但却降低了籽粒锌含量。适宜施磷量下,有机无机配施既可实现作物高产又可提高籽粒锌含量,是黄壤稻田上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此外,本研究中土施锌肥对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效果有限,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还应重视叶面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42.
为实现准确判断作物水分亏缺程度,为精量灌溉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基于作物水分胁迫声发射技术,研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并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精量灌溉系统.该系统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精确获取作物需水信息,并实现精量灌溉.该系统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廉、鲁棒性好、扩展灵活等优点.初步试验表明了该系统的合理性与实用性.可以应用于温室、农田、苗圃等区域.该研究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节水农业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43.
现代通信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现代通信技术正日益成为决定设施农业效益的关键。按照传输媒质分类,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分为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对目前设施农业领域常用的现代通信技术进行了评述,并对各种通信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优势、局限性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种适用于设施农业的现代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旨在为设计设施农业环境智能测控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含钙物质对草莓产量及铅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的基础上施用一定量的含钙物质,对草莓产量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不同含钙物质的增产效果有差异,施磷石膏与粉煤灰和石灰的差异明显;与对照相比,施用含钙物质草莓铅含量都有较大降幅,施用磷石膏的草莓铅含量下降幅度大于石灰和粉煤灰。  相似文献   
45.
不同pH值黄泥土施用磷石膏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997-1999年在不同pH值黄泥土上施用磷石膏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磷石膏50、100、150kg/667m^2,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pH4.30增产7.8%-22.9%,pH5.01增产8.5%-17.1%,pH5.65增产7.5%-11.5%,pH6.07增产5.9%-8.3%;投产比在1:2.7以上,随磷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提高,土壤水解酸含量降低;磷石膏适宜用量为50-100kg/667m^2.可以认为磷石膏是一种改良酸性黄泥土的新型调 理剂。  相似文献   
46.
农机学会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探讨张文安(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1培育社会服务功能,增强自主意识学会作为一个行业的科技社团,它的使命是与其事业紧密相联的。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学会的兴衰则取决于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只发挥学会传统的三大功能(学术、科普、咨询...  相似文献   
47.
黄壤旱地黄泥土施用磷石膏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磷石膏作为贵州酸性黄泥土新型土壤调理剂,经两件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了玉米产量。667m^2用50kg,100kg,150kg,分别增产玉米36.7kg,55.2kg,73.4kg,增产作用优于石灰;(2)提高了土壤PH及土壤中有效磷,有一定改土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系统比较中国荷斯坦牛、娟姗牛及娟荷杂交牛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及乳品质,本实验选取江苏省某奶牛场50头荷斯坦牛(平均泌乳290 d),20头娟姗牛(平均泌乳243 d)及10头娟荷杂交牛(平均泌乳200 d),分别于夏季(2020年6、7、8月中旬)及冬季(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及2月中旬)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及乳脂肪酸含量。每个品种选取10头牛,收集冬夏两季奶牛瘤胃液,测定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结果表明:娟姗牛瘤胃内的丙酸和戊酸浓度显著低于荷斯坦牛;夏季瘤胃内乙酸和丁酸浓度显著低于冬季。娟荷杂交牛的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但娟姗牛的乳脂、乳蛋白和全乳固体含量优于其余两个品种(P<0.05);夏季牛奶中的全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低于冬季,而尿素氮则相反(P<0.05)。娟姗牛和娟荷杂交牛的乳脂肪酸含量相似,但与荷斯坦牛的乳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冬季牛乳中C6:0~C12:0含量高于夏季,C18:1cis9和C18:2trans9,12含量显著低于夏季。相关性分析发现,瘤胃VFA浓度与乳中C6:0、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奇数碳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