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9篇
  20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茶树菇栽培覆土方式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华 《食用菌》2001,23(3):30-31
目前,袋栽茶树菇主要采用直立式或墙垛式出菇管理,生物学效率在 50 %左右。其产量不高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是菌袋出菇期袋口长时间开放,培养基严重失水,菌丝体分解基质能力减弱所致。茶树菇子实体在 1 0~ 3 0℃内都可以发生和生长,这一特性为我们探讨如何提高其生物学转化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因此,在生产栽培中采用覆土方法来保持茶树菇菌袋后期的含水量,延长菌筒的产菇期,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其现实意义。现将我市袋栽茶树菇后期的覆土方式和效果介绍如下:1 培养基及前期室内出菇管理 培养基为:杂木屑3 4 %…  相似文献   
92.
持续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挑战,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相似文献   
93.
嵌植移植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医方面,但因其手术操作要求比较严格,过程比较精细和复杂,尤其是术后护理比较困难,在兽医临床上还难见应用,特别是在我国更是罕见。目前,牛马的自体移植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而嵌植移植技术在犬的应用还是一片空白。此次试验采用一种  相似文献   
94.
台湾省的特色水产养殖业与工业化养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根据赴台交流、考察的见闻,对台湾省特色水产养殖(包括观赏渔业、休闲渔业、飞地渔业)、工业化养鱼发展水平及相关的设施装备技术进行扼要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 ,嘉兴地区乌骨鸡的饲养量迅速增加 ,各种疫病时有爆发。为探讨该地区乌骨鸡主要疫病 (鸡新城疫、禽流感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防治的最佳免疫时间 ,进行下列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检测试剂 试验用 ND、AI、IBD检测抗原及抗原包被液、标准酶标二抗、OPB液、终止液由浙江省农科院提供 ,PBS液自配。1 .2 试验材料  1日龄丝毛乌骨鸡 2 0 0 0羽 ,平地铺稻壳散养 ,日喂 2次 ,自由饮水 ,人工控光 ,按常规方法进行消毒和清洁卫生。1 .3 试验疫苗 鸡新城疫 Lasota弱毒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中等毒力 ( B87)活疫苗 (购自中牧股份有…  相似文献   
96.
97.
象草是菌、牧两用的优良草本植物,具适应性广、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象草老熟后非常适宜作多种食用菌的栽培原料。利用荒芜山地、池塘边坡栽培象草,不仅可为食用菌提供优质的生产原料,而且与用木屑、棉籽壳栽培相比,生产期缩短,生产效益提高。因此,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是一条缓解菌业发展与林业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
研究旨在挖掘成纤维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23)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遗传变异奠定基础。试验以乌蒙凤鸡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FGF23基因进行SNP位点筛查,并进行遗传特性、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双倍型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仅在乌蒙凤鸡FGF23基因启动子区域检测到3个中度多态的SNPs位点,分别为:g.73424341 C>A、g.73424417 A>G和g.73424701 T>A,每个SNP位点均产生3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发现,仅g.73424417 A>G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连锁不平衡、单倍型和双倍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SNPs位点中仅g.73424417 A>G和g.73424701 T>A位点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共发现4种单倍型和8种双倍型,双倍型H1H2频率最高,其次为H3H4,频率最低的为H2H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FGF23基因的核心启动子区域很可能在-400~-300 bp处,本研究发现的3个SNPs位点不在核心启动子区;突变前g.73423055~g.73425055区域总转录因子数为293个,突变后为300个。g.73424341 C>A位点突变前后转录因子不变,均为ICSBP;g.73424417 A>G位点突变使转录因子由GR转变为C/EBPalp;g.73424701 T>A位点突变前后均没有转录因子。推测SNP位点对调控启动子功能元件可能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适宜施氮可提高磷富集植物对磷过剩土壤的修复效率,研究适宜施氮处理下磷富集植物根际微域土壤磷组分的变化,可为利用磷富集植物提取土壤中过剩的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隔层根箱土培试验,以磷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为材料,非矿山生态型为对照,设磷处理的P质量浓度为800 mg/kg,氮处理的N质量浓度为0 (CK)和140 mg/kg,分析对比了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磷富集能力及根际微域土壤磷组分与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1)适宜施氮量下,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和磷积累量均显著升高;矿山生态型地上部生物量和磷积累量分别为非矿山生态型的1.28和1.45倍。2)适宜施氮量下,两种生态型根际土壤中H2O-P和NaHCO3-Pi含量均增加;土壤H2O-P和NaHCO3-Pi含量均在距矿山生态型根际4 mm微域内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分别在距非矿山生态型根际4和2 mm微域内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NaHCO3-Po和NaOH-Pi、NaOH-Po含量在距两种生态型根际6 mm微域内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土壤HCl-Pi和HCl-Po和Residual-P含量在根际微域和非根际土壤之间无显著变化。不施氮和适宜施氮量下矿山生态型根际微域NaHCO3-Pi含量均显著低于非矿山生态型,矿山生态型对土壤NaHCO3-Pi的吸收利用能力更强。3)适宜施氮量下,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均较对照增加,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在距根际4和2 mm微域内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植酸酶活性在距根际8 mm微域内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不施氮和适宜施氮量下,矿山生态型根际微域土壤磷酸酶活性更高。  【结论】  高磷条件下,适宜施氮量 (140 mg/kg)增加了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根际微域土壤磷酸酶活性,且矿山生态型根际土壤磷酸酶活性更高,有利于根际微域土壤中磷由低有效态组分向高有效态组分转化,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磷素积累。  相似文献   
100.
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茄子品种的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通过不同外源激素种类和浓度组合筛选,对茄子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脱分化诱导、植株再生及生根培养基进行优化,探索建立较为通用完善的茄子遗传转化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茄子下胚轴的再生能力要显著高于子叶,不同茄子品种间的分化能力差异明显;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为MS+ZT 2.0 mg/L+6-BA 1.0 mg/L+IAA 0.2 mg/L,最佳植株再生分化培养基为MS+ZT 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1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